天才一秒记住【星月书吧】地址:51xingyue.com
莫迟眯了眯眼睛。洛玘的话说的倒是周到,指出是柳氏自己的问题,把自己洗得一干二净。不过她也并没有指望借着这件事把这个洛玘赶出吴王府,因而微微一笑,点了点头。“这就难怪不懂规矩了。杨管家。”
“老奴在。”杨伯的突然出现,已经让栖玉院中包括洛玘在内的有些女子变了脸色。杨伯是杨夫人的夫君,在王爷身边地位非同凡响,王妃还不照样拿他当个普通的管家使唤?
“王府里不需要这种不懂尊卑进退的女人,这样的女人也配不上侍奉王爷。拖去杖三十,然后就叫牙行来人领去卖了吧!”
众美姬此时齐齐色变。她们虽然呆的久些,可因为不受宠,比起柳氏也并没有什么优势。柳氏虽然是新人,好歹是别人送给吴王的女子。吴王见都没见,就被这位王妃卖了!特别是莫迟说话的语气平静,完全没有一丝一毫情绪波动,好像处理了一件和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的这种态度,更令众女胆怯。
那柳氏听说这话,早已经吓白了脸,瘫软在地跪倒向莫迟磕头。“王妃,王妃殿下,妾身……”
只可惜,她的话还没说下去,就被两个膀大腰圆的媳妇拖了下去,不多时,被杖责的惨痛叫声就传了进来。
莫迟这才示意瑶华搀起洛玘,温声笑道:“就知道洛姑娘不会辜负王爷的信任,如今就还按照刚刚我说的,你带着这些姑娘们,去栖玉院安置吧!我每日很忙,不见得日日在府里,你们也不必过来侍候请安,就在院中安生度日即可。”
“是。”洛玘的粉拳在袖中狠狠攥紧。幸亏自己说话小心谨慎,要不然刚刚柳氏的失礼,自己是不是也要担上罪责?原先还以为这女人只是不好对付,如今看来她的心肠也毒辣的很,自己绝不能输给这样的女子!不过如今人在屋檐下,王爷又不在,想对付这个王妃,还需好好谋划谋划。
虽然还是同刚才一样的吩咐,可经此一事,再无哪个女子胆敢小看这位年纪还不满十六的新王妃。年龄最小的舒儿和宜儿姐妹手脚冰凉,互相搀扶着走在最后。她们怎么也没想到那天那个对自己温声软语的女子,会有如此冷血无情的一面。
莫迟杀鸡儆猴生效,自忖可以暂且过一段舒心日子了。她这老师不易做,那些皇子公主不提,就是国子监里的学生,哪个不是系出名门?莫迟那日翻阅学生名录才发现,就连李恪身边那几位幕僚,令狐平、唐观和崔执也都是国子监出身。如今编书教课事务正忙,她才不想整日看到碍眼的这些女人们在眼前晃来晃去,以伺候为名恶心自己呢!
对于李恪把这些女人送到长安这个安排,莫迟非常无奈。她能体会李恪信中向自己保证夫妻分离的这段日子都不近女色的决心,尽管那信写得文绉绉又引经据典的委婉,却仍没有遮掩住字里行间的炙热情感。但是作为一个女人,她怎么可能不介意这些莺莺燕燕都是来和自己抢夫君的?特别是那个曾经近过李恪身的洛玘,更是莫迟内心深处的一根小刺。
但是就如之前莫迟对李恪说过的,她既然不可能让李恪只属于自己,那她宁可接受李恪的这些“过去”,也不想再迎接什么新鲜的“未来”。毕竟过去不能抹掉,而未来还可以更改。
在众人面前耍过了威风,解决了这些令人头疼的莺莺燕燕,莫迟便把这件事抛到了脑后,匆匆出门。
叫莫迟上心的,是魏征这几日都泡在藏书阁里,今天终于叫她有了一个和这位著名谏臣“偶遇”的机会,她怎么肯为了这些女人,耽搁了时辰?
八十七喜盈眉夫妻重聚
更新时间2013-7-2323:41:25字数:3442
魏征上书劝谏李世民前,常在藏书阁中独自静思,凡国子监中人大都知道他这个习惯,素都远远避开无人打扰。因而莫迟藏身在内与魏征密谈的事情,竟无第三个人知道。
“王妃殿下?”对于莫迟的突然出现,魏征本来不满,但看莫迟也一脸惊讶,手捧书本,自然以为她是不知情下与自己偶遇,因此那脾气也压下了九分,简单解释了一下自己正在这里思索如何劝谏李世民的事情,暗示莫迟离开。
谁知莫迟却像是没听懂一般,反而一脸认真钦佩:“早听王爷对我说过,魏大人乃是忠谏之臣,帝王之镜,今天一见,果然如此。魏大人这样的谏臣,只怕不但前无古人,后面也很难有超过大人的来者了。”
魏征耿直倔强,日常遇到的同僚至交,无不在他上书之前苦劝他小心忤逆圣意触怒皇帝,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偏偏这次从莫迟口中听说吴王倒是对自己一片丹心赞赏不已,心里顿生知己之感,一时竟也忘了莫迟打扰了自己的静思。他正苦恼如何劝谏李世民,思前想后没个头绪,恰好想到这位吴王妃颇得圣心,不免试探着问了起来:“王妃殿下才学过人,颇受陛下赏识,不知殿下以为,劝谏帝王该如何入手?古来史载劝谏君王勤政,常以故事寓国事,老夫却以为不妥,如此曲折,难有当头棒喝之效。”
“当头棒喝虽然最为直接,但也须得看对象。”莫迟想了想道:“妾身日常教导学生,也常忆起孔圣人对学生因材施教,对不同人采取不同的办法来引导。妾身想,劝谏帝王也是同理。何况帝王是天下至尊,与其当头棒喝,不如先扬后抑。”
“先扬后抑?”魏征一愣,自觉有所启发,对莫迟的好感难免多了几分。“王妃聪颖,老夫受教。”
“大人太客气了。既然大人还有奏疏要写,妾身就不打扰大人了。”莫迟笑着告辞,心里却暗自琢磨,若魏大人能知道,自己给他支的招,其实是自历史上的魏征所作所为中借鉴到的,会作何感想。“大人放心,以父亲英明,大人纵然数尽父亲的不是,父亲也不会见怪大人的。”
“哈哈,那就借王妃吉言了!”魏征应的客气,心里却对这话不以为意。他自从选择做一名谏臣之后,屡屡气得李世民暴跳如雷恨不得将其杀之后快,早把自身生死置之度外了。
贞观十二年中,魏征《十渐不克终疏》于李世民,历数了李世民近年来对政事的倦怠之处,李世民非但没有责备,还特别重重的赏赐了魏征。一时朝堂上称颂英明贤主之声不绝于耳。
魏征这次上疏,和日常的犯颜直谏不同,先扬而后抑,先给皇帝戴了一顶大大的高帽,述说了李世民登基十二年来原本是如何英明神武,最近是如何心生懈怠。对于这篇一边夸一边骂的文章,李世民看得哭笑不得,哪里还会生的起气来?
有了故意想要向莫迟示好的武媚娘在李世民身边当“秘书”,这事当然瞒不过莫迟。更何况她之前便已经知情,清楚记得魏征这篇著名的奏疏如何因劝谏了李世民而不触怒皇帝流传千古,早知道魏征定然不会因为有事,才敢在魏征面前大打包票。
魏征却不知道有这个原因,只道莫迟对李世民的心情揣摩得如此周到,心里惊讶之余,也有几分起疑。一个亲王妃,都能将圣意揣摩的这样准确,莫非是那吴王起了什么不该有的心思么?他心里存了这个疑惑,在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再次提起罢世袭诏时,也随之表示了赞成。毕竟天高皇帝远,还是把这些藩王放在长安,更叫人安心。
世袭诏最初是萧瑀的献计,建议李世民分封亲王子弟到藩,以镇天下。后来李世民不知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儿子们都得到了如此封赏太过亏待了这些跟着自己打下天下的老臣、重臣们,竟提出将重臣们赐封为刺史,且世袭罔替。这件事遭到了众臣一并反对,长孙无忌不仅自己推辞,还派了儿媳长乐公主进宫劝说李世民,萧瑀更因此被贬出长安,使得这件事暂且拖延了下来。
如今因为魏征一篇上疏,使大家恨不得借着这个皇帝正要彰显自己虚心接受众人意见的机会,尽早把这件拖了许久的事情解决掉。
李世民被雪片似的奏折搞得头都大了,带着一摞奏折,躲到仪秋宫来一边听莫迟讲课,一边批阅奏折。
莫迟最近已经把阿拉伯数字拿出来教导皇子了,新鲜的计算方法,也激起了小皇子们和国子监算学科的热情。
往常李世民在一旁听课都是安安静静的。但这次他明显心烦意乱,竟然中途打断了莫迟,皱着眉对自己的儿子们提问道:“虽然你们年纪还小,尚未之藩,但最近众臣奏请废除世袭之事,你们大概也都知道了。不知你们有什么看法?”
李福和李明还不到五岁,哪里能回答的出这么深奥的问题,李世民所专注的,也不过是李贞、李治和李慎三人会如何回答。三人对此十分谨慎,说了一堆空话,不过是各有道理,全凭李世民决断圣裁之类,听的李世民的眉头更是锁紧。
“莫迟啊,那你觉得,这世袭之藩该不该废呢?”看到一旁无可奈何等着继续上课的莫迟,李世民突然心血来潮的问道。
“莫迟以为若废了倒也没什么不好。”莫迟没想到李世民最后会问到自己头上,因此无暇细想直接答道。
“哦?”听到如此直接表达想法的话,李世民的眉头总算稍稍舒展。“不知莫迟为何如此想啊?”
莫迟垂下头,脸颊绯红:“如此一来,便能和王爷一同在父亲面前承欢膝下,好过这样……这样夫妻分离。”
李世民没想到会是为了这个理由,不由得一愣,随即爆发出爽朗的大笑声:“哈哈哈……朕还以为莫迟丫头豁达开朗,原来……哈哈哈……朕答应你,今后决不再让你们夫妻这样分开了!”
“多谢父亲。”莫迟跪倒谢恩,心里却暗暗生疑。听皇帝这样讲,难道那著名的废世袭诏,就是因此才最终决定的不成?她自嘲的在心里否决了这种猜测,这也太不可能了。
然而,不管是不是因为莫迟的话才让李世民下定决心,废世袭诏最终显然得到了李世民的默认。往常都是藩王自行返回长安过年,这次李世民却下了一道圣旨,令所有藩王都必须在除夕之前返回长安。
接了这道圣旨,李恪就已经猜出了李世民的目的。既然如此,他干脆比原定计划更早的离开了安州,赶回长安。这次同行的人少了不少,权万纪夫妻俩年事已高,令狐平三人和最近投入李恪府中的许圉师甥舅俩相处久了,惺惺相惜,也不打算返回长安。如此一来,李恪带着杨乘等一干侍卫轻装简行,竟然成了最早返回长安的亲王。
莫迟早就接到许风传讯,亲自到城门迎接李恪,两人并骑回府,倒成了长安城里近日热传的一段佳话。这一年来在长安,莫迟女师之名日嚣尘上,言行举止自然都被人津津乐道。
接到李通禀报的李世民微微一笑,不以为意。这对小夫妻新婚不久就分隔两地,如今李恪心急回家,本就不稀奇,莫迟亲自去迎接李恪,更显得他们夫妻情深,倒是他这个做父亲的所乐见。
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又分骑两马,毕竟无法太过亲昵,才进府门,李恪便迫不及待拉住身边莫迟柔软的小手,仔细打量着她的容颜,笑道:“许久不见,真是越发漂亮了,可是好像瘦了?”
“虽然日常过的不算悠闲,可整日锦衣玉食的,哪里瘦了。”莫迟眉眼弯弯的答道,紧紧回握住李恪温热宽大的手掌。
李恪不在时,她整天忙忙碌碌,好像并不怎么思念李恪,自忖反正自从相识以来,两人一直聚少离多。可是直到那天,李世民问起罢世袭诏之事,莫迟才蓦然发现,自己一直以来不是不思念李恪,而是下意识的不让自己的大脑有空闲去思念李恪。
她这一年来在长安的折腾,固然是为了李恪谋划,但何尝不是为了排遣自己内心的寂寞孤单?
看到莫迟若有所思,李恪似乎有些不满的凑近她的耳边嘟囔道:“我都回来了,你还在想些什么?呵,不过我很快就会让你没空闲再想其他的事。”
莫迟顿时窘得满脸通红:“还是白天呢!”
“白天又有什么关系,我可是足足储蓄了一年的相思!”已经走到内院的李恪,干脆一把抱起莫迟,回头对跟着的下人们吩咐道:“不用你们在跟前伺候了,下去吧!”
说完不顾众人诡异的表情,抱着莫迟直朝卧房而去。
“丫头,长高了啊。”把莫迟放在床上,李恪轻啜莫迟的耳垂,低声道。“让为夫看看,胖了还是瘦了?
那是当然的,自己还是生长期的年纪嘛……莫迟暗暗腹诽着唐朝这早婚的制度,身体却早已不受控制的被李恪点燃了热情。
“唔……”随着一声娇软的哼声,房间外虽然是严冬腊月,房间内却已经是满室春情。
云雨过后,两人相依偎着,回味着美妙的余韵闲聊着私房话。
“我可是除了你之外,再没碰过其他女人了……”像是要解释自己刚刚的凶猛狂暴,李恪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洋洋自得的说。
“嗯,都把她们送到我眼前来了嘛……”莫迟不冷不热的说着,斜睨了一眼李恪:“你就不怕那些女人来给我找麻烦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