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魁称后》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
长孙无忌对李恪格外戒备的心情,房玄龄是很不理解的。
不错,李恪和李承乾同岁,这两位皇子,都是他们这一干秦王旧臣看着长大的,和其他李世民登基后出生的皇子各有专门的师傅教导不同,这两个同龄的皇子,那时候在秦王府里是一起接受教导的。从资质上说,李恪虽然调皮贪玩,不像李承乾自幼懂事努力,天资却比李承乾更高一筹,身体也较之多病的李承乾健壮。
但从母亲的身份和受宠程度上说,李恪根本无法与李承乾相比。长孙无虞是李世民的正妻,也是李世民最爱的女子,李世民登基为帝,长孙无虞受封为皇后,嫡长子李承乾顺理成章为太子。即使后来长孙后早逝,李世民也依然对皇后所出的子女疼爱有加,甚至带到身边抚育。李承乾自己也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帝国继承人,以此看来,长孙无忌的忌惮和戒备,都显得非常多余。
如今,吴王并没有特别受宠,而这个吴王妃虽然神态相貌有几分肖似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但聪明有余、城府不足,更是没有任何理由需要长孙无忌如此费心。听说当初长孙无忌曾经在吴王妃向李世民行礼的时候擅闯过两仪殿。单就这件事,房玄龄就觉得自己这位同僚实在是太过失策。
长孙无忌如此表现,以李世民这一世英主的聪明才智,不可能不知道他对李恪有想法,但是皇帝不提,房玄龄自然也不会做那些愚蠢得戳穿长孙无忌心思的事。皇帝对长孙无忌的爱宠在自己之上,这些话说得透了,对自己无益。
“王妃殿下所书的三点见解颇为不俗。”房玄龄非常客观的做出评价。“以当时王妃这样未出阁的女子而言,确是非同凡响。不知道陛下如何打算?”
皇帝的决定如何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昔日那历经兄弟阋墙而夺得皇位的年轻的将军,经过这十几年的历练,早已成为了不世明君。房玄龄陪伴在李世民身边这么多年,早已经将自己的尺寸把握得炉火纯青。所以,他恰如其分的承认了莫迟的才能,绝不会做多余的事情。
“朕想,那孩子虽然聪明,但性格直率,这份才能,当用则用,她是朕的儿媳,朕就随她去就是了。”李世民道:“房卿以为如何?”
李世民把房玄龄留下,显然就是为了确定自己该如何对待这个聪明能干的儿媳。本来,李世民是没打算把莫迟派去做别的,留下教教小皇子小公主,等着年底李恪回来也就是了。但是满脑袋学术研究的孔颖达,却不经思考提出了一个让李世民非常难以处理的建议。在国子监设立女师,是开国子监之先河的事,何况莫迟不仅身份特殊,又不是个书呆子类型的儒士,叫她去教课,李世民难免不踏实。
“臣也以为,若是勉强,或许不美。”房玄龄赞同道。他很明白李世民的顾虑,以自己的赞同给李世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君臣二人相视一笑,达成了默契,莫迟的事情,算是就此解决。
莫迟却不知道李世民和房玄龄为了自己,还特地秘密的商议了一番。她离开之后,就到宫中为她特别保留的凝云阁去了。只是这日凝云阁等着她的客人,却不是之前她所见过的小公主们,而是一个年轻的陌生少女。
这个少女梳着贵气逼人的螺子髻,簪着华贵的金钗和步摇,看到莫迟回来,面露欣喜的迎了上去。
“这位是?”莫迟好奇的朝一旁侍奉少女的宫女问道。
远看尚不明显,等到近看莫迟才察觉到,这位少女年龄看着甚至比自己还小,但那容貌实在是美得令得到墨池身体的莫迟第一次觉得有种自叹不如的感觉。
洁白细腻的皮肤如玉石般美丽,灵动漆黑的丹凤眼,凤眉上挑,斜飞入鬓,艳丽得令人挪不开视线,眉间饰有精致的花黄,唇脂调和得并不是鲜红,而是一种青春活泼的桃红色,和她身上的桃红褃子相映成趣,柳青色的束腰使她的身段更显婀娜,但最为神奇的,莫过于这种本该恶俗的桃红柳绿,穿在她的身上,生生的穿出了一种大气和贵气。在这位少女的面前,之前还曾引起莫迟一丝危机意识和嫉妒心情的洛玘那种小家子气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臣妾是宫中的才人武媚。”武媚娘虽是李世民的嫔妃,但品级远不如莫迟这亲王妃,因此微微行了一礼。宫中的众多妃嫔和莫迟没有什么过多接触,倒不是莫迟不想和她们接触,而是双方的立场太过微妙。除了正经的婆婆杨妃,武媚娘还是第一个来这凝云阁的后/宫嫔妃。
莫迟急忙伸手扶住。“原来是武才人。”
这一礼,无论是以对方也算是庶母的辈分,还是这位武才人本身,莫迟都不敢接受。武才人?那算得什么!若一切按照历史发展下去,这女人将来可是要称帝的。难怪这个看似年幼的少女周身有种特殊的美感,原来竟是个年轻的小妇人。
“臣妾早就听说,王妃殿下美貌无比,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武媚娘欢欢喜喜的拉着莫迟的手,毫不掩饰的打量欣赏着,而后出言赞叹。
“武才人才是国色天香,莫迟自愧不如。”
武媚娘轻轻掩住樱口笑道:“我看我们的年纪差不多,反正没有外人在,我们也不要这样虚头巴脑的客气个没完,你不要叫我武才人,就叫我媚娘,我就叫你莫迟,好不好?”
说罢,她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莫迟。但莫迟略一思忖,还是婉言拒绝道:“才人若想称呼莫迟的名字,自然无妨。只是莫迟辈分较低,却不敢直呼才人闺名。”
“哎……”武媚娘遗憾的嘟起小嘴,但嘴上却没有再坚持:“也对,是媚娘太不经考虑了,莫迟不要怪我。”
“莫迟不敢。”莫迟令人去取些待客的果子点心,自己则陪着武媚娘一同坐下。“不知才人今日造访凝云阁,有何指教?”
“是这样的,莫迟知道我年纪小,又不是选秀入宫的,在宫中没什么伴……”武媚娘神色有些黯然。“所以日常倒是这些公主们多与我交好,我听说莫迟才学出众,因此特来请教一二。”
“才学出众实不敢当,些许读过些书,自己得了些想法罢了。”武媚娘虽然没有点明,莫迟却猜到她多半也是为了拼音字母而来,也不遮掩,直接问道:“不知才人是否也想找莫迟学那拼音字母?”
“莫迟果然聪明绝顶,我还没说,就被你猜中了。”武媚娘弯起眼睛笑了,“不错,我就是为了这拼音字母而来。我听到了不少传说,有人说是吴王妃梦中被神人传授,有人说王妃发现了什么古籍秘本,反正传的神乎其神的。媚娘虽然愚鲁,也想学个一二。”
“这好办的很。”莫迟朝瑶华示意了一下,瑶华心领神会的去书房捧出一个薄薄的小册子。“这是莫迟亲手编写的拼音纲要。拼音字母的每个字母的读音和使用方法,都在上面了。这些字母是我将一本用番邦文字写成的残卷里的字母变换出来的,倒是没那么离奇。”
“喔?”武媚娘拿过册子,急忙打开看了起来。“莫迟的字倒是漂亮。”
“过奖了。”这类夸奖莫迟已经听得多了,因此也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些不自在。被人盛赞过的琴技、书法和画艺,莫迟虽然都是从墨池当初的元神中继承而来,但是日常自己也从未疏于练习,如今听到夸奖,已经渐渐能够坦然接受。
“真难为莫迟能想出这些东西来。”武媚娘细致的读了一遍,“到现在媚娘都觉十分惊叹,学会此物,对读书识字实在大有好处。若学生先学会了拼音,就能自己学会不少陌生文字,那些教书先生们,恐怕要丢饭碗喽……”
莫迟一愣,这些王公大臣,包括李世民这个皇帝,都没想到这点,偏偏武媚娘能一言点破。
“给,物归原主。”读完册子,武媚娘把册子交给了一旁的瑶华。
“才人收下无妨。”这本来就是写出来送人情的,莫迟自然不会吝啬。
谁知武媚娘反倒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说出来有些不好意思,媚娘自幼读书,三日之内,过目不忘,三日之内再读一遍,一月不忘,一月之内又读,终身不忘了。这册子里的内容我正好回去默写一遍,到时候应该没有问题。若有不懂,再来请教莫迟。莫迟编出这么精巧的拼音字母,才华实在令人惊叹!”
莫迟强压下听说武媚娘过目不忘的惊讶,由衷称赞:“才人能够过目不忘,才是聪颖过人,莫迟自愧不如。”
“想来陛下也已经看到了拼音的好处?”
“是。”
“那就好。这拼音不但可以矫正我邦文字读音,又因它脱胎于番邦文字而易于向那些胡商、番人传播,到时候那些异族之人用我文字,说我语言,连这异域番邦将来亦在大唐鼓掌之中,陛下果然远见,不曾错过此物。”武媚娘神色傲然,双眼灼灼放光,浑身上下充满了一种神奇的魄力。
这点别人从未说过,李世民是不是想到了,莫迟也猜不出来。在面对这位真正的政坛女强人绽放出的霸气时,莫迟除了笑笑,实在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她最初在李世民面前显露才能,用的就是历史上的武媚娘曾提出的内容,但就算没有这些内容,也无法遮掩武媚娘超出寻常女子的政治头脑。
武媚娘与莫迟欢谈许久,这才告辞离去。两人虽然身份和辈分都差异极大,但都是那种见解和时下女流截然不同的女子,倒真是相谈甚欢,俨然成了一对手帕交。
然而那副天真愉快的模样,在武媚娘走出凝云阁的时候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敏锐果决的神情。
“娘娘,您这样与这位吴王妃交好,难道今后是真的想和她合作吗?”跟在武媚娘身边的心腹宫女不解的问。
武媚娘一挑凤眉,“现在当然要与她合作,但以后就不一定了。本宫一直很奇怪,最近陛下为何对本宫突然冷落起来,若是跟这个莫迟有关系,那至少要先知己知彼才行。宫中传言很多,不可尽信,不可不信。你以后多多留心些这吴王妃什么时候入宫,什么时候离开。她之前在宫里住的时候我没有来结交,已经失了先机了。”
另一边,瑶华也在问莫迟相似的问题。“小姐,想不到这位娘娘这么好学?”
“好学?”莫迟淡笑着摇了摇头,“她一定是知道了父亲对拼音字母十分上心,才来找我学的。”而且,未来的武则天会如今日这样天真率直,也让她很难相信。
“什么啊,原来是为了这个。这样的话,那就不要教她了!”听说武媚娘并不是诚心求学,瑶华扁起小嘴。小丫头跟着莫迟准备那些教具,拼音学得也已经十分精熟,对莫迟佩服得不得了,把拼音更是看的十分珍贵,竟替莫迟心疼起来。
“教,为什么不教?”莫迟笑道:“她的目的和我又没有冲突。”
莫迟从凝云阁的二楼远远看着离去的武媚娘,低声自语道。“说不定,她还能帮我的忙呢……”
八十五泪满襟相思难解
更新时间2013-7-2123:44:40字数:3414
次日李世民一道圣旨,原本只负责教导皇子的莫迟就又多了去国子监上课并同孔颖达一起编撰拼音字典的工作。
由于殿上李世民并未露出这般态度,而莫迟也并不知道李世民和房玄龄私下的谈话,因此完全没想到李世民居然最后仍会放心下旨把这工作交给自己,自忖虽然和预想中的私下教给那些感兴趣的重臣的情况不同,但也可勉强算是有了一个和朝堂接近、打探情报的机会。
更叫莫迟喜出望外的是,就如之前李世民曾经到仪秋宫旁听一样,如今到了国子监,王珪、魏征等人也不时会跑来,倒是叫莫迟多了不少能见到这些大人物的机会。
只可惜,见是见到了,但莫迟设想中的能够从这些重臣口中探听到朝廷动态的心愿并没有实现。
就算莫迟是从后世而来,深知这段历史,有些小聪明,也比同龄人早熟,但她毕竟还未成年,连走上社会之后的人际交往体验都还不曾有过,未免会把事情想得太过简单。她只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却又怎么能够想得到这些能够位极人臣的老人们个个都是人精,在她的面前根本不会漏出什么重要消息。莫迟又不能太过直接的询问探访,否则反而要把自己暴露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