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从大业十二年开始》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
“似欲攻我?”李善道暂将正在看的另一道紧急军报放下,拈起这道军报,细细看了,令张士贵取来地图,自在坐骑上展开,找到文城郡的位置,察看多时。
——如前所述,吉昌是文城郡的郡治,昌宁是文城郡中部的一个县。两个县接壤,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两座县城相距不远,只有四五十里地。却窦建德引高雅贤等部入进文城郡以后,仍如前所述,现已将昌宁县城攻克。李善道此前给他的命令是,固守昌宁,不必进战。
窦建德谨遵李善道的命令,入据昌宁以后,这几天,确是以自守为务,只遣了游兵一部,时而北入吉昌境内,骚扰进驻到了吉昌城中的宇文歆、李靖部,及通过骚扰探其虚实。
只是未有料到,李善道暂无意进攻吉昌,宇文歆、李靖反於此际率部出城。
从地图上来看的话,文城郡北边的龙泉郡、东边的临汾郡与绛郡、南边的河东郡,都不是大郡,俱只东西、南北各约二百里上下,而文城郡与这几个郡相比更是为小。却这文城郡东西、南北各才百余里远近。但只要落目文城郡,第一个会注意到的地方,就是其郡南边河东郡最北界的龙门县,还有与龙门同在汾水北岸,位处龙门东边的绛郡之稷山、正平两县和柏壁。
龙门县城,距离文城郡的南界,三四十里而已;稷山、正平、柏壁距文城的距离也大致如此。
却还是前文所述的那句话,这文城郡,实是足以威胁汉军后方、侧翼的要地一处。
“请屈突公、我贤兄等来见。”李善道思索了片刻,令道。
前天攻下了临汾县城,攻下后,全军休整了一日,今天早上才刚沿着汾水河谷,继续北上。
这会儿是下午时分,将到傍晚,兵马离临汾县城已有四十多里,再行一日多即可至霍邑。
依旧如前文所述,河东地界,也就是后世山西,整体地貌呈“两山夹一川”的格局,东边太行山,西边吕梁山,汾水贯穿其中。不论从北往南攻,还是从南往北攻,最便於大军行军的路线,皆是沿汾水河谷行进。沿汾水河谷一线,多有重镇。单在临汾、西河等境内,重镇便有临汾、霍邑、灵石、介休等地,其中又尤以霍邑、灵石两地因其地势,最为紧要。
霍邑县城东依霍山,西邻汾河,南扼白壁关,自古就是控制晋南、晋中的关键节点,是为晋南的北大门;灵石县城位处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四周群山环绕,中部汾河切穿韩信岭形成长达数十里的雀鼠谷,比霍邑还要险峻几分,素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
李渊太原起兵以后,就是先控制了灵石,突破了雀鼠谷,然后攻下霍邑,这才打开了从太原南下的通道。——从太原南下,或北上太原,通常三条道路可选,一条名千里径,一条名统军川,千里径是北魏时开凿的近山道路,统军川是远路,但主要的道路就是雀鼠谷内的驿道。
依照李善道原定的打算,他是想赶在李世民率第二批唐援到前,争取先将霍邑攻下。
——只要将霍邑再攻下,至少晋南这块儿言之,李善道就能将蒲坂、柏壁、霍邑这几个至关重要的支撑点尽数占据,首尾呼应,从而战略上占据一定的主动,进可攻、退可守。
很快,屈突通、刘黑闼等分别驰马来到。
跟着刘黑闼来的,还有罗艺、高开道。此外,王伏宝、王须达、王君廓等也都来了。
李善道已经下马,亲兵在路边清除了片草地,置下胡坐,作为临时的军议场所。见诸将到齐,李善道示意王宣德,把窦建德遣人送来的这道急报,与诸将读了一遍。等王宣德读完,李善道摸着短髭,坐在胡坐上,顾视诸将,说道:“再有两三日,李世民部唐援就能抵至文城郡对岸。在这个时候,宇文歆、李靖率部出吉昌,如有攻昌宁之意。诸位对此,怎么看?”
刘黑闼立刻明白了李善道话里的意思,说道:“郎君,可是疑心李世民将会从吉昌渡河,渡过河后,从文城郡进攻我军的后方与侧翼?”
“我军已克临汾的消息,李世民必然已知。常理计之,既打下了临汾县城,则我军的下一步目标,定然就是霍邑。李世民所率的唐援,距离文城郡对岸还有两三天的路程,到了文城郡对岸以后,他先得渡河,之后才能再向霍邑进兵,又从文城到霍邑,沿途多山,道路不易行,如此,往少里算,即使不算上他休整的时间,他前前后后,等他兵到霍邑,最起码得十来天。
“十来天的功夫,他不能排除我军也许已将霍邑攻下。故此,贤兄,你猜得没错,我的确是有所疑虑。李世民他会不会因为这些原因,索性‘围魏救赵’,不赶着去救霍邑,而改兵入文城,攻我后方与侧翼为胁,进而起到救援霍邑的作用?”
刘黑闼琢磨说道:“郎君此虑甚是。若换俺为李世民,俺也会采取此策。”
“若他果是采取此策,那这霍邑……?”
李善道的话没说完,但诸人皆知其意,他这是在犹豫,霍邑还要不要现在去打了。
从坐在诸将丛中的罗艺,抬眼偷觑李善道神色,站将起身,恭敬地行了个军礼,说道:“大王,臣之愚见,我军现距霍邑,只一天多的路程了,且已打探清楚,霍邑城中,算上李孝基前时派去的援兵,总计亦才数千,我军数万大军,挟连胜之势,今往攻之,纵不能一举拔之,然短日内克取其城,也非不能!如果现却撤兵,未免可惜。况便李世民即使真的想要‘围魏救赵’,有窦公在文城,也足能阻之,——至不济,大王也可遣援兵,增援窦公。
“是故臣以为,攻取霍邑的决定既然已下,不宜临阵改措,还是先攻上一攻最好。”
王君廓亦起将身形,拍着胸脯,说道:“大王,罗柱国说的是!打霍邑的军令下来以后,全军上下,无不士气昂然,大家伙憋足了劲,嗷嗷叫着争为大王打下霍邑!而若於此际,忽然改变命令,不再去打霍邑,臣担心士气或会受挫。且则李世民,无非一孺子耳,他就算真的采取了‘围魏救赵’,有窦公在文城郡阻他,有甚可忧?臣愿领部为先锋,为大王陷取霍邑!”
却这王君廓“士气”云云此话,说的有道理。
为将者,最忌朝令夕改。
“攻霍邑”的军令前日才下达,正向霍邑进发,却如这时改变,对士气确然会有不小的损坏。
但罗艺、王君廓不约而同,都认为窦建德足能挡住李世民的判断,却李善道不能苟同。
作为后世来者,窦建德、李世民两人,尽管一长、一少,比之威名,窦建德败而复起,称霸河北北部颇久,现亦强过李世民,然而他两人谁的用兵能力更强,李善道焉会不知?
便是不改命令,仍去打霍邑,只靠窦建德,只怕他却是挡不住李世民!
……
再是做足了迎战李世民的心理建设,毕竟将要面对的敌将是李世民。
换了谁人来,不说惧怕,忌惮都是少不了的。
李善道尽力将自己对李世民的这份忌惮掩住,——他是汉军主将,不能仗没开打,就先在本军将领前弱了自家威风,抚髭从容,转问屈突通,说道:“屈突公,你怎么看?”
“大王所虑固是。臣之愚见,当前摆在我军面前的选择,共有三个。一个是继续北上,进攻霍邑;一个是转而西入文城郡,先将宇文歆、李靖部消灭,抢在李世民部唐援到前,占下文城郡;一个是改以东入长平郡,打下长平。这三个选择各有利弊。”屈突通深思熟虑地说道。
李善道说道:“三者利弊,各是如何?请公细说。”
“继续进攻霍邑的话,罗柱国言之有理,我军以连胜之势,反观霍邑守卒不仅不很多,连败之余,士气也肯定衰弱,短日内攻下霍邑的可能确实有,但若李世民果真采取‘围魏救赵’,窦公能挡住的话,自是最好,万一挡不住,我军就危险了,此攻霍邑之利弊。
“转攻文城郡,虽可先除隐患,然三两日内李世民部唐援就能抵文城对岸,也就是说,留给我军歼灭宇文歆、李靖部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没能赶在李世民部到前,歼灭宇文歆、李靖部,我军就将在文城陷入与唐军对峙的局面,此攻文城郡之利弊。
“东入长平郡,仗最好打,上党、临汾、绛郡俱已为我军所有,长平四面受围,我军可以较为容易地将此郡占据,并且占据了此郡后,河东南部诸郡就能连成一片,这对大王稳固对河东南部的控制极为有利,但此举可能会延误对李世民部唐援的应对,此东入长平郡之利弊。”
不算河内郡的情况下,长平郡是河东地界最西南位置的一个郡。其北为上党,向南越过太行山为河内,东亦是太行山,西为临汾、绛郡。从河内打长平郡,因需越过太行山,不好打,但上党等郡现皆已在李善道手中,长平郡被包其间,孤立无援,若是现取此郡,确是不难。
不过相比继续进攻霍邑也好、相比转攻文城郡也罢,东入长平郡同时亦如屈突通所指,虽然存在好打、打下后利於稳固河东南部的好处,但此举却可能给李世民留下更多时间集结兵力,反使汉军陷入被动,——却是此策,在屈突通的这三策之中,是最保守的一策。
地图铺展在地上。
李善道摸着短髭,俯身细看,反复看了好一会儿,问屈突通:“三策之中,公以为何策为上?”
屈突通虽然提出了三策,实际上他当然有倾向之策,就如实回答,说道:“依臣之见,攻霍邑虽有后方、侧翼受威胁之虞,但若果能短日攻克,我军就可占据战略要地,后续战局即能更为主动;而转攻文城郡,抢在李世民部唐援到前,歼灭宇文歆、李靖部的可能性,臣以为实际不比攻拔霍邑大,一旦陷入僵持,霍邑我军就难再往攻;至於东入长平郡,尽管最为稳妥,却会失先机。综合考虑,臣倾向於先攻霍邑,以雷霆之势破敌,再视局势而定后续行动。”
改而在这个时候去打长平,此策首先不能选用。
如果选用此策,就等於是主动地放弃了战略上的主导权,是在局面有利於己军的前提下,却竟主动地转入被动防御,是在给李世民提供反击的机会。
此策不可用,则继续攻霍邑和转攻文城两策,又何策为宜?
从投瓦岗以来,李善道面临选择的时刻不少,但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比这次让他最难选择。
他再三抉择,做出了决定。
小说推荐:《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足球]安东绿茵日记》《肝到厨神才算开始》《万界守门人》《天倾之后》《山海提灯》《苟在修真世界》《我的师妹不可能是傻白甜》《女主她好不对劲[快穿]》《坏了,被蛇蝎美人捡漏了》
赵子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星月书吧51xingyu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