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改善改善伙食。
没想到老妈却理解错了我的意思,以为我拿这菜谱回家是准备自学的,于是对我大加赞赏,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
再不好告诉她这是给她的,只好哑巴吃黄连,自作自受了。
做饭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比做高数题难多了。我翻遍整本书以后吓了一跳,发现里面竟然连“佛跳墙”和
“满汉全席”的做法都有,但是我的技术还不足以挑战国宴级别,于是我决定先从最简单的做起。
但是最简单的菜着实不好选择,对我这种菜鸟(难道这就是菜鸟的出处)来说,里面任何一道菜都是跨级别挑战,
所以我在西红柿炒鸡蛋和炒土豆丝之间犹豫不决,在经过一番仔细的对比之后我发现西红柿炒鸡蛋的手续要繁琐一些,
因为它关系到两种菜——西红柿和鸡蛋。炒土豆丝只有一种菜,所以在我看来相对要简单的多,于是我自然而然地就选
择了炒土豆丝。
在决定好做什么菜以后,我却又对着菜谱犯了愁。这个菜谱的编写者大概不是正牌厨师出身,很可能是个半路出家
的,而且以前很有可能在某个精密量具制造厂呆过,因为在说明需要多少原料的时候不说需要几只土豆,偏偏说要多少
多少克,***,都精确到克了,这个量让我怎么掌握?我手头也没以前物理实验的精密天平,就算有也没那么多的砝码
啊。而且我从小对重量就没一个明确的概念,一斤大概有多重我用手也掂量不出来。我在对家里进行了一圈地毯式搜索
之后发现除了一个家用体重称之外家里再没别的称重工具,但是这个体重秤的单位和我所需要的要差几个数量级,除非
我是在给人民公社做大锅饭,否则是不会用到它的。
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我突然看到墙上的毛主席像,他老人家正用期许的目光看着我,这给了我莫大的力量。我
向毛主席保证,一定发挥当年他老人家的革命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排除万难,自己动
手,丰衣足食。于是我开始搜肠刮肚开始思索自己储备的跟称重有关的知识,结果这个我又被吓了一跳,第一个蹦进我
脑子里的竟然是“曹冲称象”,不过这也难怪,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这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习的榜样。那时候我
总气愤为什么也没人送我爸一头大象或者鲸鱼的让我来称,更没一个那么大的水缸好让我把小朋友推进去然后再砸了水
缸把他救出来,而且我早都想好了,在那种情况下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力道的问题,千万不能使劲太大,要不小朋友还
没被淹死,就会被我砸死。但是司马光那时候怎么就掌握的那么好呢?这大概就是司马光比我要有名气的原因吧。
我的想法差点又脱了缰,我连忙把缰绳拽了拽,把它拉了回来,于是我又回归到称重这个问题上。虽然曹冲称象的
手段是将化整为零,但是这个物理思想却颇有可取之处,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化零为整的测量。想到这里,我忍不住
仰天长啸,我实在太聪明了,可惜这份聪明劲晚来了十来年。我记得那时候学习《曹冲称象》的时候,课文最后有一道
思考题问,你从这个故事里得到什么启示。而那天老师刚好正巧不巧的叫我回答,结果我支支吾吾半天回答不上来,要
是那时候我有这个经历,那我就可以自豪地说,我学会了怎样在无合适的称重工具之下测量物体的重量。保证那老师会
对我刮目相看,并对我冠以“神童”的称呼,那样的话,我的同桌肯定再也不会不给我用她的带香味的机器猫橡皮了,
坐在我后面的狗蛋肯定也不会在我抢他的零食的时候告诉老师了,那个爱打小报告的班长就更不敢在我作业没完成和调
皮捣蛋的时候记下我的名字了……那将会是多么美好的童年啊!但是事与愿违,实践再次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在理
论上可行的事物放在现实中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即使我可以称出一袋土豆整体的重量,但是由于这些土豆大小不一,
形状各异,不能严格的进行平均,于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个伟大想法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里,也正在这时,我
才能深刻地体会到牛顿提出力学三大定律在当时不为世人所接受那种郁闷之感。
由于毛主席他老人家在墙上监督我,所以我不好半途而废,只能知难而进。我记起中学的物理书上为了让我们明白
一牛的作用力究竟有多大,特别在课本边上用黑体字注明一牛的作用力即用手托起一颗鸡蛋时所用的力气。在这我得特
别感谢那本物理书的编写者,他在举例子的时候并没有举出鸭蛋鹌鹑蛋,更没举出鸵鸟蛋恐龙蛋,而是用我们生活中常
见的鸡蛋,而这个恰恰是我手头就有的。我先回屋查了一下书确定了一下自己并没有忘记1千克约等于10牛,然后就在
左手上托了一只碗,里面放了十个鸡蛋,然后用右手托起另一个放了三只土豆的碗,我掂量了一下,又取掉一只大土豆,
然后又加进去一个小的,就这样反反复复几次之后,重量总算被我确定了下来。
削皮是我拿手绝活,我以前削苹果的时候可以保证削完以后整个苹果皮还是一条,而且又圆又光,堪比机器。虽然
土豆的形状不太趁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的发挥,很快我就将几只土豆削完了皮。
下来就该切菜了,但是我又给卡住了。我以前仅有的几次操刀经验只是切切葱花,而且我老妈切菜的时候我从来没
留心过土豆和萝卜之类的切法,但是肯定是先切成片状,然后再切成丝的。切片我会,高中的生物课上观察的洋葱切片
都是我切的,但是切丝我却没有经验,唯一敢肯定的是绝对不会是一片片的切好后再一片片的切成丝,这样效率太低。
于是我试着先切成片以后再摞起来切成丝,没想到第一下就差点切到手。我扔下刀拿起菜谱看了看,可惜这是本菜谱,
并不是什么《厨师刀法心得》之类的书,关于如何用刀掌勺是一字未提,妈妈的,又不是人人都会切菜,好歹也照顾一
下我这新手吧,等我炒完菜看我不去图书出版总署投诉你们。
为了避免发生流血事件,我只好一片片的将土豆切成丝,这样虽然进度较慢,但是安全上比较有保障,可见有得必
有失,有失必有得。
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切到手都要酸了,其间去了两趟厕所,喝了三次水,才将土豆切成土豆丝,准确地说应该是
土豆条,在看到我的作品的时候我一度产生了做炸薯条的想法,可惜我对这种工艺并没有掌握,书上也没有提及,我只
好打消了这个念头。我安慰自己,俄罗斯人整只土豆都能做熟吃下去,何况我这更容易消化的土豆条了,顶多我在锅里
多炒一会,不怕它不熟。
按照书里说的,我把什么五香粉鸡精味精之类的都放在手边,以免到时候手忙脚乱酿成事故。
在我将食用油倒进炒锅五分钟之后我发现油还没熟,我不禁十分纳闷,研究了半天之后才发现自己刚才只顾着开抽
油烟机忘了开煤气灶了,我连忙将火打着,端起放土豆丝的盘子在旁边严阵以待,静等着油熟了就往里面倒。
放调料的时候又有了新的问题,书上说各种调料各放四分之一匙,但是这个“匙”的大小并不确定,它到底是调料
盒里面那么大的“匙”,还是饭勺那么大?汤勺那么大的基本可以排除。其他调料还好说,放多了顶多味道大一点,但
是味精这东西放多了危害可是相当大,放少了又没味道,回锅再炒的话肯定就更不好吃了。我思前想后最后决定,管它
呢,就按饭勺那么大的量,我的肠胃早被大学食堂锻炼的百毒不侵了,那里的饭吃下去都没事儿,何况自己做的,顶多
我就当自己是神农尝百草了。
小说推荐:【黎明小说】《乃木坂的奇妙日常》《斗破之我为雷帝》《穿越之两世》《任务又失败了》《身为邪祟的我,教她们斩妖除魔》《普罗之主》《大明:嘉靖修仙啦》《三塔游戏》《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