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谁能栖身旁帝王
更新时间2013-7-223:13:49字数:3189
长孙无忌的突然闯入,显然让殿内正在谈话的四人吃了一惊。莫迟旋即停口,退回李恪身边站着,而那些侍卫和宦官早都把头垂得低低的,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放长孙无忌如此大剌剌闯进来,若是皇帝陛下有心降罪,他们罪责不小,有性命之危。
“陛下,微臣以为,妇人干政,甚是不妥。”然而长孙无忌像是完全没有感觉到殿内沉重的气氛一般,继续滔滔不绝道。
虽然两仪殿常被用来当做君臣之间商议国事之处,但今日李世民与杨晏筠在两仪殿是为接受儿媳的见礼,长孙无忌就算是再怎么出入宫廷习以为常,也不该这样贸贸然不等内侍传唤就主动闯进来。更何况他不止是闯进来,还完全不顾礼节,肆意进言,实在有违为臣的本分。
不过,凡有些眼色的人都知道,满朝文武之中,如果说起李世民最信任的臣子,大约莫过于他的这位妻舅长孙无忌。只是长孙无忌虽然深受皇帝信任,位高权重,自己位极人臣,妹妹为**至尊,但为人处事却仍是谨慎小心,并不张扬。今日这般偶然在君前失仪,想来李世民倒也不会见怪——若是寻常他们君臣单独相处,当是如此,但今日的情形却有些不同。
这无忌今日怎么如此不知进退!李世民暗暗皱了皱眉,沉吟不语。若是平时,就算是长孙无忌再肆意狂放些,李世民自问自己看在昔日旧情份上,也不会放在心上,说不定反而还会觉得高兴:他不时还嫌这位昔日好友如今对自己太过恭谨呢!
可偏偏是在此时此刻,长孙无忌却在杨晏筠的面前,如此贸然的重提昔日长孙无虞的话,这叫李世民就有些为难了。长孙无虞和杨晏筠之间的相处他多年来一直看在眼里,两个女人多年来各有各的委曲,才有了他后院始终太平无事的局面。今日本来是杨晏筠喝上一杯儿媳敬酒的好日子,此时为教训她的儿媳提起长孙无虞的话,岂不是颇为扫兴?
莫迟虽然从长孙无忌闯入就恭谨的站到一边垂头不语,心里却是一惊:难道自己进宫时的那种不祥预感应验了?这长孙无忌,莫非天生就是李恪的克星不成,自己才想施展计策,让李世民和李恪父子之间的关系改善亲近,这长孙无忌就突然闯进来,坏了眼前莫迟的事不说,甚至有可能将莫迟这个抒发政见以拉近关系的路彻底堵死。
李世民面色尴尬,不知该说些什么。谁知殿中打破这尴尬局面的,却是李世民身边的杨妃杨晏筠。“陛下,臣妾以为,皇后姐姐的见解十分有理,长孙大人提醒得正是时候。女子议政,并不适宜,小辈无知,倒是失礼了。长孙大人也是一时心急,忘了此时乃是陛下与臣妾受新媳妇家礼的场合,虽然贸然闯入,陛下也不要怪罪才是。”
这番话绵里藏针,说的十分恰当,何况杨晏筠对长孙无忌的话淡然处之,并未露出不快的神态,更是给李世民吃了一颗定心丸,顿时心神大定。他看了看站在一旁正眼观鼻鼻观心的莫迟,又看了看一脸焦躁不安的长孙无忌,心中暗暗叹了口气。
杨晏筠这话固然说的漂亮,可是她这句话已出口,长孙无忌再没了能补上一句请安的机会,失礼一事算是坐实了。
“恪儿,那你觉得呢?”李世民的目光在下首三人的身上巡视一圈,突然把问题丢给了李恪。因为他发现,自长孙无忌进来之后,李恪的动作都丝毫不曾变过。他没有起身,也没有因为莫迟被长孙无忌当面指责而慌了手脚或是恼羞成怒,这让李世民觉得,自己似乎看到了李恪的另一面,他好奇之下,决定把这个问题丢给了儿子,看看他会如何处理。
听了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立刻转过头,看向身边的吴王。他这才发现,本该在这场风波中心的李恪,竟然自始至终笑意不减。
听到李世民询问,李恪这才不慌不忙的起身,先对李世民和杨晏筠深施了一礼,而后又对长孙无忌也施一礼,才开口道:“长孙大人方才既以先后殿下之言为证,自然是有道理的。贱内也只是擅长些记问之术,微时听来的许多百姓的看法,都还记得。今日父亲问起,自然要回禀清楚。”
“喔?如此说来……”长孙无忌想到李恪会为莫迟开脱,却没想到他一开口就推得干干净净,想要说上几句,却又一时想不到更好的说法。话从口出,可是谁能分辨出这说出口的话是说话者自旁人处听来的,还是他自己的脑袋里想出来的?
“父亲向来广开言路,天下子民不论男女,皆是父亲治下。”李恪面带笑容,不慌不忙道:“何况贱内乃是父亲儿媳,只不过代为传禀两句,又不左右国策,远远算不得牝鸡之晨吧?”
“算不得,算不得。”长孙无忌还未回答,李世民倒先哈哈大笑着点头道。“爱卿不知,儿媳说的那些话,甚是有理,朕正想叫爱卿也来听听看呢!既然你错过不少,来人呐,奉上文房四宝,请吴王妃将所闻所知一一写下,供朕和无忌同阅。”
“儿媳遵旨。”莫迟规矩本分的在书案前挥毫而就,不多看长孙无忌一眼,也不露出曾见过的惊异神色。
反倒是长孙无忌,此时忍不住认真打量起莫迟来。莫迟见他时毕竟戴了幂离遮盖,因此他一时间倒是没想起那天的贾小姐,就是眼前这个吴王妃,也正因如此,反而叫他直接想起一个人来。实际上若不是因为他对那个人并不熟悉,早在那日刚刚见到贾氏时,他就应该想起来才对。
长孙无忌惊讶的看了看莫迟,又望向李世民。在得到皇帝一个肯定的眼神之后,长孙无忌终于喟然叹了口气。自己这次这步棋看来是走错了,在皇帝身边呆久了,他实在变得太过敏感,也太心急了,以至于竟然在自己最不想露出狼狈相的杨妃母子面前出了丑。
想到这里,长孙无忌只好硬着头皮道:“臣其实并非指得是王妃殿下。”
“喔?”
“臣所说的,乃是陛下最近宠爱正盛的那位武才人。”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长孙无忌也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才好挽回自己的失误。“臣听说,武才人因圣眷正隆,常出入陛下处理政事的神龙殿,因此臣才急于上谏,一时失礼,还望陛下和娘娘恕罪。”
“武才人?”李世民的脸色却蓦地一变。长孙无忌不提还好,一提不免让他想起了武氏那两个恶心的兄弟,“朕因爱这女子写得一手好字,故此留在身边侍奉,爱卿多虑了!”
“陛下圣明。”听到李世民硬邦邦的放下这么一句话,长孙无忌顿时喜上眉梢。听皇帝话中意思,对那个武氏也并非特别爱宠,只怕也不过一晌贪欢,一段时间里尝个新鲜罢了,自己果然是太过小心了。
杨晏筠却有些意外的看了一眼李世民。她生活在宫闱之中,最是清楚内情。之前李世民对武才人的宠爱确实非同寻常,就连她都有些妒意,如何现在又弃之敝屣?
唯有莫迟知道内情,一边奋笔疾书,心中却也无奈。历史上武则天为何在太宗时失宠已经不得而知,这次这件事却是和自己分不开。只是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下去,在场的众人中谁能想得到,这位阴差阳错失宠的的武才人,未来竟会大肆杀戮李唐皇室,最终以女儿身称帝登基,创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伟业呢?
莫迟边想着,边将三条政见一一写下,随后自有宫娥接过,呈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一见这一手漂亮的小楷,就先是眼前一亮。“儿媳倒是写的一手好字。”说罢,就将莫迟写下的内容交予长孙无忌观看。“无忌,你也看看,看朕欣赏得是否有理?”
听到两人有意商谈国事,杨晏筠和李恪母子极有默契的起身告退,李世民也不挽留,安抚了李恪夫妻几句,就放他们回府休息去了,只在最后轻轻附在杨晏筠耳边低声道:“朕一会儿去你宫中。”
“今日委屈你了。”和长孙无忌商谈之后,李世民果然依照之前说定的,来到了杨晏筠处,帝妃二人同席而坐,李世民伸出手,温柔的搂着杨晏筠的肩头,轻轻的抚摩着。“难为你在那时候说出那样一番话来,其实无忌始终不懂,无虞并不是他想像中的那种女人……唉……”
“陛下不要这样说。”杨晏筠倚在丈夫怀中,“臣妾这样说,并不是委屈了自己,而是肺腑之言。”
“哦?”李世民姿势不变,眉头却不由一跳。
在他怀里的杨晏筠自然看不到李世民的神情,而是淡然道:“臣妾以为,女子心软,容易感情用事,国事则需干脆果决,皇后姐姐说的,也是很有道理的。
听了杨晏筠的话,李世民隐隐觉得似有所失,他不欲在这个话题纠缠,不禁换了个话题。“说起来,恪儿是真长大了。看来有了莫迟,他也总算可以收心,好好的做一番事业了!”想到今天李恪的表现,他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
“说到莫迟……陛下以为,等到恪儿之蕃时,把莫迟留在长安如何?”杨晏筠声音虽轻,却隐隐带着一股冷意。
“什么?!”
六十八怎肯冷血拆鸳鸯
更新时间2013-7-321:56:01字数:3340
对于杨晏筠的话,李世民露出了难以置信的神情。一句“什么?”也是脱口而出,丝毫不掩饰他内心的惊愕与意外。
他松开抱着杨晏筠的手,用一种探究的神情打量着她。“爱妃为何有此打算呢?”
杨晏筠也觉得自己一时失言,但话一出口,却已经无法收回,只好弥补掩饰道:“臣妾在想,陛下如还肯用恪儿,让他到继续到封地之官,到那时候,臣妾想先把莫迟丫头留在身边教导一二,就不叫她随着恪儿奔波一场了。毕竟他们这婚事因臣妾一时误会,稍嫌仓促了点,莫迟又出身寒微,今天才嫁进门就惹出这场风波,今后恐怕不能为恪儿良助……”
听了杨晏筠的这番话,李世民的脸色这才稍有缓和,他沉吟片刻,道:“恪儿上次闹出的事情,朕已经派人调查过了,他虽然畋猎时疏忽大意,马踏农田,但事后已经给了农人充足的补偿,村民对此都很满意。看来恪儿虽然孩子气了点,但毕竟是朕的儿子,还是识得大体的。”
说起此事,李世民的脸上不禁带着得意洋洋的神色。他身为皇帝,自然也是护短的,当初李恪刚刚闯祸时,还想着听李世民如此说,杨晏筠的脸上也带了一丝笑容。“恪儿虽然顽劣,倒也不是不懂事。”
“最初,朕担心恪儿处事不当,引起民愤,故而特地撤了他安州都督的官职,如今看来,这孩子处理的倒是妥当,朕反而有些多此一举了。等他们这婚礼一完,朕就想让恪儿尽早回安州去,官复原职。至于莫迟那丫头……他们小夫妻新婚燕尔,纵然你想教导媳妇儿,朕也不忍让他们分开。”李世民幽幽叹了口气。“昔日我年轻时,带兵征战南北,多少次抛下你们,那时候不知受了多少相思之苦,如今怎么忍心让孩子们重尝这般滋味?”
“是臣妾考虑不周了。”杨晏筠垂首道。那时的李世民如此忙碌,她实在很难相信他还会分出精神来相思,即使相思,这其中是不是有自己一份也叫她不敢想下去。
李世民把话说到这般地步,杨晏筠自然明白他是非常不赞同自己让莫迟和李恪分开的主张,她嫁到李世民身边多年,自问已经能读出丈夫的底线,情知此时实在不能再劝。莫迟的事情,还需要从长计议。
她早已经在心中暗恨自己走了眼,没有看出这个看似乖巧的女子竟有这样的胆色,只为她平庸的家世和儿子的恳求就答应了这桩婚事。她能感觉得出,这个萧莫迟既然可以当着皇帝的面大谈政见,那她面对着成为自己丈夫的李恪,一定会更加肆无忌惮、言无不尽,到时候她多年来在李恪耳边好不容易灌输给他的观点,也许很快就会土崩瓦解。
“好了。”听了杨晏筠的话,李世民的心情也有些低沉,他当然没有完全相信杨晏筠的说辞。杨晏筠对莫迟态度突变的理由可能有很多,他并不想一一猜过一遍,但不管是哪一种,对于此时此刻正对莫迟格外欣赏的他来说,都不是让他能够淡然接受的。心情大坏的李世民索性改了主意,起身道:“朕就先走了,爱妃早日安歇吧!”
“臣妾恭送陛下。”送走了李世民,杨晏筠轻轻的咬了咬唇,心中更恨。她费尽心思,只想留在李世民身边,受到这个男人的宠爱。为此,她当年不惜抛下公主的身份,作为妾室嫁给李世民,之后这些年来,又苦心积虑教训儿子们宁可庸庸碌碌,也不得生出半分野心,以免因为儿子们的举动影响到自己在李世民心中的位置。终于,她耗到了自幼体弱的长孙无虞一病而殁,自己以四妃之首隐隐成为后/宫之中实际意义上的第一人,就算不能被封后,她也不在乎。本来她在乎的,就不是这些虚假的东西。她想要的,现在她已经到手了,就无论如何也不允许任何有可能破坏这份威胁的人或事出现——她必须再做些什么!
想到这里,杨晏筠唤过身边宫娥,低声对她耳语了几句。宫娥点了点头,出去传话去了。不久之后,杨晏筠的话,就传到了身在李恪府上的杨伯耳中。
杨伯打发走了来报信的人,仍觉得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实在不能相信,自己一直尽心侍奉的小公主,会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一直以来都坚定不移的奉行着杨晏筠的旨意,尽心竭力的保护着李恪,照顾着李恪,同时也替杨晏筠暗中观察着他。
莫迟曾经大胆的对杨伯说起自己的看法,希望争取到他来劝服李恪生出争夺皇位的心思,却不知道杨伯暗中观察的,就是李恪是否生出了什么不该生的想法。作为看过朝政更迭的人,杨伯是赞成杨晏筠不争权位这一观点的。但是与此同时,天生的危机意识,仍让他为李恪暗中建起了一部分秘密力量,如此狡兔三窟,有备才能无患。
可是如今,杨晏筠的交代,却让这忠诚的男子第一次对她的话产生了一丝疑问。不争权位,真的是为了吴王考虑么?如果说这件事还能如此解释,那杨晏筠的这道密旨,怎么看都叫身为人父的杨伯无法理解和接受。
此时此刻,他面临着两种选择:要么,他按照杨晏筠的吩咐行事,继续观察李恪是否循规蹈矩;要么,他把杨晏筠的旨意告诉李恪,同时也相当于自揭身份,摆明告诉李恪自己其实是其母派到他身边的探子?
杨伯烦闷的走在吴王府中,看着府中的佣人们正忙着拆掉院中的青庐,因为受到了新女主人的打赏,众人进进出出都是满面喜气。看着已经被拆掉的青庐,想起那天萧莫迟利刃加颈时镇定自若的说出的那番话,身处两难之境的杨伯终于下定了决心。
小说推荐:《末日杂货铺[经营]》【未来小说】《科研从博士生开始》【新顶点小说网】【柠檬小说网】《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沼泽领主:我有情报系统》《好莱坞的亿万富豪》《落崖三载后》【小黑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