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中央,则是五六丈见方的一方池塘,汉白玉扶廊之上,高高低低的是出水的亭亭莲花和莲叶,风动枝摇,曼妙扶苏,又将一缕恬静的清香,直吹送到每个人的肺腑深处。
只听一声柔和的佛号,将心旷神怡的黛玉和紫鹃唤醒过来,这才发觉,在莲池前头,早站了两名女尼,都是一身浅青色袍子,被同是青青的莲叶一衬,还真不易觉察到她们就在那里。
年纪稍长的青衣女尼,面容娟秀,眉目慈和,先是将黛玉打量了一番,问:“想来这位就是林姑娘了,贫尼莲渡。”
说着双掌合十,略略低首。
她虽然只是向黛玉行礼,身旁的慈渡师父却还礼不迭,附耳低声提醒黛玉:“眼前的就是北静王妃。”
莲渡笑着摇了摇头:“师姐差矣,这世上早已没有了北静王妃,我同师姐一样,是在佛门内清修的出家人。”
慈渡口中答是,态度仍是无比的恭谨。
黛玉一见这女尼,尽管衣着朴素,态度和善,却透着一股高华气韵,令人肃然起敬,宛如这水中青莲,一看便知不同俗流。
她也猜想,这多半就是北静王妃了,只这莲渡师父一身打扮,和寺中女尼一般无二,也不敢贸然就认,此刻得了主持提点,赶紧盈盈下拜,口称民女林黛玉,请娘娘的安。
虽然紫鹃对这些王爷、娘娘的还不太明白,也只好提了裙子,跟着黛玉跪下叩头。
莲渡忙扶住二人,连声安慰:“姑娘快别这样,我既已出家,娘娘二字,自然是休要再提,姑娘若愿意,只当贫尼是一个方外友人吧。”
又指了身后的小尼,说:“这是我的徒弟,还未正式剃度,你们叫她翠儿就好。”
翠儿也有些怯怯的,跟黛玉和紫鹃见了礼。
短暂的见面、寒暄完毕,慈渡师父就领了黛玉主仆,到她们的住处去。
这一路行来,莲花庵果然景致清幽,仿佛离世,黛玉原本心情不佳,也一时陶然忘忧,
先是到了一处院落,开了半边门,翠儿小跑两步,将两扇门都推开,热情的请黛玉主仆入内,她年纪幼小,天真烂漫,才几步路的工夫,就已经和紫鹃处得甚是融洽。
“这里是我和翠儿的住处,林姑娘和紫鹃姑娘,又在后一进院子,这就请吧。”
莲渡说着,略略侧身,抬手让客。
黛玉连忙谦让,请莲渡先入内,只是听说此地是她的住处,不禁又生出一丝的好奇心,眼波流转,不着痕迹的观看。
只见青漆木门的两边,是两幅黑石板白字对联,字迹俊秀而飘逸,镌刻的是李太白的诗句: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将这一句诗刻在此处,乍一看有些突兀,黛玉也是一愣,然而在心中读读过几遍,又觉得四级八荒,古往今来,所有的人世婆娑,红尘醉醒,多少的期待与幻灭,都包含在这上下虚空,无所依傍的十二字之中,不觉一时痴了。
又听莲渡在耳边笑着解释:“叫姑娘见笑了,这原是王爷的手笔,庵堂建好时就刻在墙上的,我虽觉得不大妥当,也懒得去撤它下来了。”
黛玉这才发现,下楹的末尾,还有一行不甚明显的小字:水溶庚辰季春。
她听宝玉提过,知道水溶是北静王的名字,想来这是王爷亲笔题了,赠送给王妃的。想到这里,黛玉觉得自己唐突了,不禁面颊微微一热。
一行人进了院子,又绕过一侧墙边的小甬道,又是另一进稍小的院落,才是黛玉和紫鹃的住处。
几个女尼已经先她们一步,从边门搬了行李进来,紫鹃忙问了哪里是卧房,哪里是书房,哪里又是小厨房,指点她们将东西放置完毕。
慈渡师父殷勤的说:“姑娘且休息一会,午饭自会送来,还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只管告诉贫尼。”
莲渡则安慰黛玉安心休养,不必想家,随后就告辞了,翠儿则热心的邀请紫鹃,得了空一定到前院找她玩耍。
黛玉和紫鹃一一答应了,很快众人离去,禅房和庭院又清清静静的。
紫鹃吩咐两个婆子打了水,再各处细细洒扫一便,自己则把黛玉的衣服、琴棋、书籍等物,各自放在妥当的地方,好一番忙碌,总算暂时安定下来,又要去烧水给黛玉沏茶。
小说推荐:《末世第一狠人》【新笔趣看】《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高武纪元》《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绝密小说网】《仙子,请听我解释》《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亲亲小说网】《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