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书吧

漕河(京杭大运河)

星月书吧【51xingyue.com】第一时间更新《清朝经济适用男》最新章节。

元代开京杭大运河使运河贯通南北。但会通河所经山东地段地势较高,河道较窄,加以水源不足常苦水浅胶舟,不任重载。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派平江伯陈疏浚江淮运河。又命工部尚书宋礼修治会通河(包括济州河在内),京杭大运河始畅通。清代继承明代遗制,继续疏浚和整治。

清代修治大运河,河道除人工开凿者外,还利用若干段不同水系的天然河道。天然河道,不时变迁,其中,黄河每次泛滥或者改道。必然严重破坏大运河。且天然河道概属东西走向,而大运河横贯南北,河床起伏地降差很大,因此河道工程极为浩繁。每段河道各有特点,除河名外,各有漕名。清代沿明旧,大致可分为七段:1北京至通州段称通惠河,漕称“里漕河”;2通州至天津段称北运河,也称白河、路河或外河,漕称“白漕”、“路漕”或“外漕河”;3天津至临清段称南运河,也称卫河或御河,漕称“卫漕”;4临清至台儿庄段称会通河,也称山东运河,共设节制闸四十余座,故漕称“闸漕”;5台儿庄至淮阴段是利用黄河,漕称“河漕”;6淮阴至扬州段称里运河,也称淮扬运河、南河或高宝运河。中经宝应、高邮、邵伯等诸湖,故漕称“湖漕”;7镇江至杭州段总称江南运河或转运河。又以苏州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其北段称丹徒运河,漕称“江漕”;其南段称浙江运河,漕称“浙漕”。

清代治理运河重点有二:一山东境内会通河,一为江苏境内里运河。会通河地处鲁中山地,南旺号称“水脊”,地势高耸,水源缺乏。明代在戴村筑坝,导汶南旺,分水济运,以解决水源问题,又置水柜陡(牛)门,以调节水源,节制水流,才保证了会通河的顺利通航。但到了清代,水源诸泉多被填塞,会通河淤浅,安山、南旺、马踏、徽山等湖,逐渐淤淀,或被豪户侵占,辟田耕种,以致湖水日少,加以民田灌溉与漕运争夺用水,更影响蓄水济运。清代治理惠通河,除遵循明代旧例,修筑戴村坝,疏浚河道,培护堤岸,引水蓄湖,严闸启闭外,采取了如下措施:1申饬地方疏通泉源;2树立湖塘封界,禁止侵占;3将山东诸湖开浚筑堤,或增高培厚原有堤岸,蓄积湖水;4严禁百姓截流灌溉,违者治罪严惩。经康、雍、乾三朝连续治理,会通河百余年畅通无阻。

里运河治理更为艰巨。里运河北端的淮安与清口,为黄、淮、运交汇之处,上有洪泽湖,下有宝应、高邮、邵伯诸湖,南通长江,东连大海,河道纵横交错,地形和水系都很复杂。黄河泛滥,运河必坏。明末清初,河工年久失修,黄河年年泛滥,决口频繁,以致改道,夺淮入江,河水逆入清口,倒灌洪泽湖,合淮水并力东冲运堤。而江北里运河一线,黄、淮、湖、运联成一片,变为泽国,以致运堤崩溃,漕运阻塞。从顺治初年至康熙十五年(1676),治河修运,均乏成效。自康熙十六年,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在《河道敝坏已极疏》中,提出“将河道运道一体,彻首尾而合治之”,筹审治河全局,制定了大修黄、运两河方案。在黄、淮、运三条河干上同时兴工,大规模治河修运。在整治黄、淮河同时,清除山阳、清河、宝应、高邮、江都五州县运河河道淤浅,一律开挖深通,修筑河岸堤工,堵塞运堤决口三十四处,修建闸坝二十六座及涵洞五十四座,筑成清水潭决口东、西堤各一道,开绕西越河即永安河一道。此外,又开烂泥浅引河二道:一自新庄闸西南至太平坝,一自文华寺永济河头,南经七里闸转而西南也至太平坝,并把南运口移至七里闸,两渠并行,互为月河,俱达烂泥浅,分水十之二佐运,十之八射黄刷沙。以上各项,三年中次第告竣。二十二年,黄、淮两河尽复故道。里运河各项大工完成。于是,运艘及商民船只往来通行,安全无险。

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初,以黄河风涛险恶,漕运不便,于宿迁、桃源、清河三县黄河北岸遥、缕二堤内,挑开三百里中河一道,再改由仲家庄出口,并建双金闸一座。漕船一出清口,即可截流径渡北岸,由仲家庄运口进入中河(又称中运河),历皂河、河北上。自此,中河代替了明代以来的“河漕”,使黄、运分离,避免了黄河一百八十里风涛之险。后来,新任河督于成龙因中河逼近黄河堤岸,不便筑堤,又自桃源盛家道口至清河,弃中河下段,改凿六十里新河一道,是为新中河。康熙晚期,河督张鹏翮以新中河河头弯曲窄浅,漕船行驶不顺,故截用旧中河上段和新中河下段合为一河,重新疏浚,仍名中河,并移中河运口于张家庄。至是,中运河才告最后完成。

乾隆晚期,河工日渐松驰。黄河多次决口,淤塞运道,清廷不及时修复,而开始借黄济运,勉强维持漕运。嘉庆时期,河患日深,几乎无岁不决,运道淤塞严重。道光初年,大运河已处处淤塞难通,几乎仅存一线河形而已。至咸丰五年(1855),黄河在河南铜瓦厢决口,改道北徙,穿运挟汶而东,经东阿、历城,由山东利津入海。大运河长江以北运道,大部被黄河淤塞冲毁,京杭运道断绝。

古时运河上的货运,主要是漕运和盐运,而漕运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历史现象。自元代开浚会通河,江南漕船经山东运河可直达通州算起,至清末宣布废弃漕运为止,元明清三代相继推行漕运制度绵延600多年,而京杭大运河在历代漕运中发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历史上的漕运(即运送官粮),在明清时期粮运量基本保持在每年400万石的水平。而在当时,朝廷为怜运军、役夫之苦,准其携带一定数量的土宜货物沿途买卖,以博取微利,并且逐步放宽了其所带货物的数量。到清代,“凡漕船载米,毋过五百石,永著为例。旋准各船头工舵工人带土宜三石,水手每船带二十石。嘉庆四年,定为每船多带二十四石”,来回携带货物,进一步增大了南北物资的交流。

随船运入山东的货物,不仅有南方的竹材、木材、布匹,江西的瓷器、湖北的桐油、浙江的红白糖,还有山西的木材和北方的毛皮等。从山东运出的货物有棉花、烟叶、干鲜果品及粮食、煤炭和各种手工业产品等。明代从运河征收的税,竟占到了全国税收的90%。清代虽总数增加,但比重已降至50%-30%。由此可以看出运河漕运在国家商品经济中所占分量。

元末明初,经长期战乱和流疫伤民,到永乐元年(1403)时,北京人口还剩50余万,为充实京城人口,永乐皇帝号令江浙九省十府的富民大户大举北迁,并大兴土木扩建都城。这时除了皇粮商货之外,又增加了大批的建筑材料需由漕运进京。所以在此后的数十年间,运河上的漕船比元代猛增了十几倍,达到了近两万艘,仅专事漕运的官军就有12万之众。整个漕运规模较之元代更加庞大。

清朝的中前期,因袭明制,每年输纳京师的漕粮仍有400万石。在此基础上,又有大批民间商船加入,使运河漕运达到了颠峰。每逢夏秋,粮艘估船,昼夜往来,潞河上下,千帆竞发,极为壮观。

在元明清三朝,漕运还有一项极为关要的任务,就是将南方各地的贡赋帑银输解进京。上解帑银一律装鞘,即将整木锯开掏空,将银装入后用铁皮束紧。每鞘装银500两,够16万两专拨太平船一只,够20万两专拨沙飞船一只,并根据解银多少、委同知、通判或护兵等专程押解,到京后交由户部开鞘兑收。

自元迄清,凡经河、海漕运进京的粮帑商货,悉由直沽(即天津)卸下,再改用驳船装运北上。至最高峰时,北运河上的官造驳船曾多达2500只。这些驳船在入京之前,必经河西务报关通行。为此,河西务自元初起,就成了中央直属、君王瞩目的地方。据《元史》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于河西务置总司,分司临清。该司置官75名,最高官秩正三品。又据《元·海运志》载:至元二十五年(1288),内外分置漕运司二,其在外者,于河西务置司,领接运海道粮事。同年又在河西务建立十四仓,以储皇粮,各库主官均为正七品,上下共计52人。由此足以想见河西务地位之显赫,以及当时朝廷对漕运是何等的重视。

小说推荐:《退队,然后捡到问题美少女》【未来小说】【读趣阁】《超时空快递》【红月小说网】《金手指是深宫老嬷[红楼]》《晋末长剑》【奇书小说网】《我跟他不熟》【大蓝书

天才一秒记住【星月书吧】地址:51xingyu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谬接瑶华枝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穿越三国:姐妹同心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三魂七魄归位寻找轮回的你悍女麴凰驭龙婿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离人终成相思意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太子流放,锦鲤婢女随行超旺他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穿时空的女将军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这个修仙过于日常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表妹不欲攀高枝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小师妹生来反骨,女主掉坑她埋土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开局就报仇我能统御万鬼横空出世的娇帝君姝宠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闺蜜齐穿书,太子将军成弃夫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神偷为尊:逆天夫君,请别拽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