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鱼糊汤粉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星月书吧51xingyu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靠近岸边后,叶殊又让虎鲸们帮忙将船继续朝前推,直到船底嵌进沙土中才停止。
没办法,随让这艘船的锚不知所踪了呢。
叶殊从船尾跳下,将勾在后面的两个大竹篓取下,将一路过来网进去的鱼,全喂给两只虎鲸。
“不好意思啦,你们帮了这么大的忙,还不能让你们吃饱……”
显然虎鲸们并未理会叶殊的碎碎念,反而对直接送到嘴边的食物,表达了充分的喜悦。
两支短鳍肢舞得那叫一个飞快!
时不时的还“嘘!嘘!”两声。
闹得叶殊也笑了起来。
“好啦,我回去岸上喽!”
上岸后,叶殊正要就着月色,先寻摸个能替代锚的东西,就被叶帅拉住了手臂。
“叶殊,你歇着,剩下的,我来。”
“哈哈哈……”
叶殊不知怎的,听了这话突然笑得直不起腰了。
“上次上岸的时候,你说过一模一样的话……哈哈哈……”
连语气和神态都一模一样的!
“叶殊……”
“好了,好了,不笑你了,咱俩一块吧,能快一点。”
说完便笑着跑去搬石头。
两人合力下,很快弄来不少大石头卡在船尾,最大的那一块则埋在船头侧的沙地里,再用绳索系到船头。
忙完这些,两人都累得不行,就着之前的简易营帐倒头就睡。
哪怕已经两天一夜没有合眼,但第二日天际才刚刚发白,两人就不约而同地醒了过来。
“乍出轻烧天一半,旋行怒射热千芒。”
看着海天之际的半轮红日,叶殊不知怎的就想到了这首诗。
“好诗!叶殊大才!”
叶帅称赞道。
不仅形容得生动,还隐隐有一股豪气充斥其中,正如叶殊与人的感觉一般。
“呃……这不是我作的诗。”
那句出自明代文征明的《七律·盛夏观海上日出》,这么说来,叶帅不知明代的事情?
她从原主记忆中,只知道此时乃是文朝,国姓‘古’,可之前叶帅能说出唐代的词句,那起码唐及唐以前应与她记忆中一样。
明代的不知道,难道是在宋时拐了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是宋代陆游的诗,一直传唱到千年之后,只要存在过,叶帅就不可能不知晓。
“好诗!如叶殊一般乐观向上。”
“呵呵……我不会作诗,只会背,这两句都是背的别人的诗作。”
看来是在唐之后、宋之前拐了弯。
叶殊在心中如此肯定后,也稍稍放下心,起码不至于因缺少常识,导致回去后言行过于突兀。
原主貌似就没怎么走出过小渔村,其记忆中的有用信息其实极为有限。
闲聊这两句后,两人便起身随便弄了点吃的,就正式开工了。
如今,叶殊与叶帅两人已经颇为默契,前者自行上船查看,后者去寻断木以及其它修船可能会用到的东西。
到底是亲眼看着叶殊修船长达一个多月的人,找来的东西还是很靠谱的。
叶殊看过后不禁吹了声口哨,玩笑道:
“不错!能胜任副手了哟!”
叶帅只是温柔的笑了笑,便上前帮忙了。
叶殊因担心原主爷爷的病,对船只的修缮上只力求能航行,至于舱室、甲板等等地方并未去管。
可即使这样简化了,到船能下海还是用去了整整七日的光景。
当然,这七天他们不仅仅是在修船,毕竟接下来恐怕至少都要航行月余时间,必备的物资还是要准备的。
例如盛装淡水的容器,这个他们准备得尤为充足。
没水喝,真的是天下酷刑之最,没有之一。
两人一点儿也不想再来一回。
再就是盐,这个好办,每次做饭时他们都会顺便熬煮海水,再用容器装了,摆在沙滩上晒成盐。
最后才是食物储备与必用工具。
其中食物是最易获得的,这座大岛上全无人烟,不仅各种小兽、禽鸟极多,其它吃的也不少。
比如各种果子、野菜,但凡是叶殊指出来能吃的,叶帅就将见到的全采摘了下来。
摘得最多的便是椰子,甲板下几乎足足有半数的隔舱,全装的这个。
其次就是一种黄色、有拳头大小,从土里扒拉出来的东西,叶帅记得叶殊见到此物后,乐得一蹦三尺高。
那肯定是好东西,叶帅理所当然地又装满了剩余的隔舱。
再加上他猎来的野味与虎鲸们送来的海鱼,应该许久都不用愁吃的了。
说到虎鲸,叶帅都不得不佩服起叶殊来,就那么三来二去的,叶殊竟然能用木哨子与虎鲸简单的交流起来。
长长地吹一下,虎鲸不管在哪里,都会赶过来。
短促地吹一下,就是衔住绳子往前游。
短促地吹两下,便是停下。
叶帅看着仍与虎鲸嬉闹的叶殊,唇边也带上了笑意。
他知道叶殊为何此时如此开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