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书吧【51xingyue.com】第一时间更新《明末达人秀》最新章节。
是,选拔的程序过于刻板,尤其是文试,仅仅考一些策论和兵法,难以真正的达到朝廷选拔人才的目的。”
“皇上明鉴,所言甚是”
茅元仪双手交叉,恭维了一句,紧接着,神色微微收敛,变得郑重无比,进而继续说道:“选拔出来的武举人,虽然大部分都是文武兼备,但那些落选的考生也有着一技之长,具有着个人的强项,或是武艺高强,勇猛无比,具有偏将的潜力;或是谋略过人,有着惊人的胆识,这样的人,也是军中不可多得人才,可做军师。”
第一百七十五章监军的弊处
“不错,茅元仪,朕就是这意思,想要强调的地方。”
崇祯赞同地轻轻点头,予以了肯定,进而沉声说道:“所以,茅元仪,武举科考过后,皇家军事学院再举行一次考试,选拔其中的专才,从那些参加武举的考生之中。”
闻听此言,茅元仪的眼前顿时一亮,忍不住地附和道:“皇上英明,如此一来,皇家军事学院的考试,就可以对武举科考进行补充,将那些具有特殊强项的落选考生吸纳进去,经过学院的培养,侧重训练,定能弥补和缓解他们的短处,趋于全才。”
“不错,正是如此。”
崇祯予以肯定了一句,轻轻一点头,紧接着,就是含笑不语,心中暗想,大明的监军,就相当于现代政委的存在,这种职位的设置非常合理。
“而且,就算是不能弥补他们的短板,也能运用他们的专才,或是在军中担任军师一职,或是为冲锋陷阵的先锋。”
崇祯这样做说着,心里也在暗想,虽然监军的存在会让主帅的心里非常不舒服,却是非常必要的,毕竟,军队这样的利器,不仅能够杀敌,保家卫国,也会伤自己,有时候,也是祸乱的根源所在。
监军一职,在明朝时期,之所以为人所诟病,不是说他的不该存在,而是在于他的人选有问题,严重掣肘了主帅的行军打仗,有时候,甚至于编瞎话,向朝廷诬告统帅。
最为关键,也是最为主要的是,明朝时期的监军,多是皇帝身边的太监,鲜有人懂得军事,如此一来,就会胡乱干涉统帅的排兵布阵、对敌之策。
崇祯轻抚着下巴,面露思索之色,皇家军事学院,不一定非要培养能征善战的将帅之才,还可以培养兼具培养监军之人,唯有监军懂得一定的军事,如此一来,才能最低限度的影响主帅的决策,又能起到监督的职责。
正如现代的政委,绝不仅仅是书呆子,还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军衔越高,这种军事素养也就越高。
相应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更多的是负责军队的后勤补给和日常生活,以及思想教育,这样的话,监军与主帅的冲突和抵触情绪就能够降到最低。
因此,在这一刻,崇祯又有了一个新决定,从此以后,就算是向一些部队派去监军,也不能由身边的太监充任,更不能是那些丝毫不懂军事的文人。
毕竟,兵事乃国家大事,关乎国家的存亡,若是操不当,轻则元气大伤,精锐俱损,重则亡国。
眸光闪烁,神色凝重,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崇祯盯着茅元仪,沉声问道:“茅元仪,你觉得,凡是军中的监军,全都由皇家军事学院培养的军事人才兼任,你觉得如何”
虽然只是短短几个月的相处,但茅元仪已经对崇祯有了大致的了解,别看眼前的皇上年纪轻轻,工于心计,阴死人不偿命,为了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各种手段尽出,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位新皇帝,狡诈的面目之下,也有为人非常诚恳的一面,只要是在谈论国家大事,重要之事,向来都是直来直去,没有丝毫的遮掩。
尤其是获得获得皇上认可之人,他的这一面表现的尤为明显。
所以,在这一刻,看到崇祯满脸郑重而认真的神情,茅元仪心中一动,断了那种虚与委蛇的念头,面露思索之色,沉吟了片刻,这才予以诚恳的回答,语气有一些沉重。
“皇上,实不相瞒,虽然诸多将帅嘴上不说,但他们的心中非常抵触监军的存在,之所以抵触和反感,并不是说他们不满朝廷这样做,而是抵触担任监军的人选。”
崇祯没有接话,看着茅元仪那投来的目光,略有迟疑之色,轻轻一点头,以示回应,鼓励对方继续往下说,不用有任何的顾忌。
“自从朝廷设置监军一职以来,随着时间的演变,尤其是最近几朝,监军多是出自于皇上的身边之人,堪称是心腹的存在,因此,这些人极为倨傲,凭着皇上的荣宠,他们的权力就显得非常大,往往能够干涉主帅的决策,致使整个战部署被打乱。”
“有时候,监军虽然没有具体的品阶,但他们的权力甚至于比主帅的权力还大,几乎是将后者完全架空,沦为他的副将。最为糟糕的是,这些监军不仅不懂得军事,还多是贪生怕死,无法忍受恶劣的气候全境。”
“比如说辽东的局势,之所以反反复复,无法彻底剿灭建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于,监军经常打乱辽东的军事部署,收缩一些防线,使得我军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
崇祯一脸的若有所思之色,当然知道茅元仪说得是谁,借监军之名,说得却是天启年间的蓟辽经略高第,由于他的被动防守,认为关外一定守不住,就将锦州和左屯等地的驻军全部撤出,将那些地方拱手让与后金,使得大明丧失了新开疆复土的两百余里。
可以说,给予宁锦防线以重创
当然,由此及彼,因监军,崇祯联想到了“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朱祁镇之时,北伐瓦刺,当时的大军监军,就是宦官朱振,由于他的胡乱指挥,从旁怂恿,使得明军冒进,不断地更改行军路线,使得士兵疲惫不堪,军心渐渐不稳,致使后来的大败,明英宗被活捉,明军精锐尽失。
可以说,当时的大明王朝,有着亡国的危险
最为糟糕的是,因为土木堡之变,后来又演变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原本就危险重重的大明王朝,更是雪上加霜,不仅精锐之师尽毁,就连朝中的幸存重臣,也被肃杀大半。
从此,大明王朝一蹶不振,开始走下坡路。
呼
脑海里浮现这些信息之时,崇祯的心里非常的沉重,暗暗长呼了一口浊气,以缓解压抑的情绪,看向茅元仪那望来的目光,满含期待和紧张之意,微微蹙眉,轻声问道:“难不成,你想要让朕废除监军的制度”
“不是,不是,皇上,微臣不是这个意思”
新的一周,求张推荐票,求个月票喔,望巨巨们多多支持啊
第一百七十六章生化武器
听到崇祯的询问之时,茅元仪的心里就是一紧,连忙予以否认,进而更是解释道:“皇上,微臣并不是反对朝廷设置监军一职,而是觉得,应该限制他们的权力,不能随意地干涉和插手主帅的决策,如有质疑,完全可以报备朝廷,由皇上你和兵部裁决。”
说话之间,茅元仪偷偷留意着崇祯的神情变化,见对方的神色渐缓,没有任何不满和生气的意思,心中顿时长松了一口气。
“自古以来,兵者,凶器也”
悠悠的吐出这句话之后,紧接着,茅元仪又是一番补充说明,语气要轻松许多,更加的坦荡。
“因此,朝廷在军中设置监军,乃是一种需要,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在于这些监军的权力过大,即便是胡言乱语,肆意污蔑,也很少得到应有的惩罚。”
“所以,皇上,微臣以为,朝廷应该对监军进行改革,限制他们的权力范围,没有证据,不能胡乱的诬陷主帅,更不能轻易地插手军务,尤其是对敌战方面。”
一语中的,正和崇祯的心意,紧接着回应道:“茅元仪,朕之所以让你举办皇家军事学院的入学考试,一方面是对武举科考的一种补充,另一方面就是招收一些偏向于文人的学生,为以后的监军人选。”
“至于你所讲的监军改革,限制他的职责范围,不能风闻相奏,朕也正有此意,日后的监军,一般情况下,只负责军中的日常生活,粮草与兵器等后勤补给,军需一干供应,只有纠察主将失责、触犯军规之责,却无权插手军事战和军事指挥。”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主帅与监军既是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也是彼此互相监督,职权泾渭分明,互不干涉,没有交叉点。”
渐渐地,茅元仪听得心潮澎湃了起来,暗暗激动不已,如果军中真得有这种改革,无异于提升军队的隐性战斗力,使得统帅更加专注于行军战,而不是一直防范着身边的监军。
如此一来,将领就更加的纯粹,只需忠君爱国,做一个职业军人,无需他想。
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茅元仪收起了那兴奋的神情,露出迟疑之色,有一些吞吞吐吐的说道:“皇上,微臣想要向你讨要一人,担任皇家军事学院的教授古代,掌学校课试等事,教师称谓的一种。,还望皇上能够准允。”
“哦究竟是何人,居然让你亲口相求”
崇祯露出意外之色,忍不住地问了一句,似乎想到了什么,淡淡一笑,忽然转而说道:“不对啊,茅元仪,你可是皇家军事学院的副院长,有着挑选和任免教导学生的教授和训导之权,如此小事,你自己就可以决定,还用得着向朕请示吗”
“启禀皇上,此人有一些特殊之处,文能治国,武能兴邦,有着多年的征战对敌经验,最关键的是,医术更是极为了得,如果他能够担任皇家军事学院,可以身兼多职,一定能够教导好学员。”
茅元仪的答非所问,眉宇间的那一股颇为推崇之意,言语的闪烁其词,顿时勾起了崇祯的好奇,使得后者来了兴致。
“喔茅爱卿,究竟是何许人也,居然让你这么推崇”
“皇上,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三边总督武之望。”
崇祯笑了,笑得是那么的突兀,显得有一些诡异,并未立即回应茅元仪的请求,不禁想起了这几日送来的一本奏折,正是来自于陕西,出自于武之望之手,片刻之后,忽然问道:“茅元仪,老实的告诉朕,武之望是不是拜托过你什么事情”
“启禀皇上,微臣不敢隐瞒,确实有这件事情。”
茅元仪迟疑了那么一瞬间,最终还是吐出了这句话,进而非常诚恳地说道:“皇上,武大人年事已高,将近古稀之年,身体有多病,早已无法担任三边总督这样的要职,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望皇上能够体谅武大人的苦衷,准允他的辞归,从而好颐养天年。”
崇祯听得连连点头,早就收起了那股颇为诡异的笑容,看着向自己躬身行礼的茅元仪,一副央求的样子,随之回应道:“好吧,就让武之望到京城养老,在皇家军事学院担任一个教授,负责一些平常的教学,做一些不太劳累的事情。”
“微臣代武大人谢主隆恩”
看着茅元仪兴冲冲离去的身影,崇祯一脸轻松之色的同时,不由得因为武之望联想到其他的事情,或许,现在是该着手成立皇家医学研究院的时候了。
毕竟,“崇祯”清楚地记得,再过数年,关内将发生大规模的瘟疫,鼠疫横行,致使北直隶的人口锐减,十室九空,更加加剧了天下的动荡,使得百姓更加的恐慌和不安。
深谋远虑,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想到瘟疫,自然而然地,就不能不提一个名医,对于瘟疫有着极深的研究之人,并研制出了许多治疗瘟疫的处方,更是提出了极为前沿性的观点,传染病病原体的存在,大大促进了当时的中医理论和临川研究。
吴有性,这个名医,开创了中国传染病学研究的先河,并取得一定的成就。
忽然间,崇祯再次诡异的笑了,笑得是那么邪恶,漆黑的眸子里更是精光闪闪,心中又冒出了新的坏主意,出奇制敌之策。
如果将瘟疫应用于战争之中,那绝对比任何的武器都具有杀伤力和破坏力。
尤其是关外的那些游牧民族,更加的不注意个人卫生,瘟疫很容易传播,大面积蔓延。
嘿嘿如果在建奴生活的区域投放瘟疫病原体,恐怕用不了多久,辽东就会成为无人区,从而彻底解决建奴之患,大明还不用付出多大的代价。
崇祯的心里这样想着,也在暗自思忖,要是这样做的话,就必须具备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研究出相应的瘟疫药方,才能进行如此恶毒而阴狠之策。
然而,对于怀揣着这种想法的崇祯而言,使用生化武器杀敌,没有丝毫的负罪感,并不觉得这么做太过阴狠和毒辣,对于他这个穿越者而言,深知建奴的种种暴行。
每次入侵关内,必是一番的烧杀掳掠,杀得平民百姓足有数十万,加上掳到辽东为奴隶的汉人,少数也将近百万人口,这可是建奴总人口的数倍。
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崇祯的这样做,不过是在以牙还牙而已,谈不上什么罪恶不罪恶的。
一念及此,崇祯那年轻的面孔变得极为坚毅起来,眸子里光芒闪动,杀意凛冽,颇有帝王一怒、屠尸百万的味道。
何况,自从穿越以来,崇祯一直都抱着一个信念,对于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只要能够杀敌,不管是使用什么样的手段,都是不为过。
想到
天才一秒记住【星月书吧】地址:51xingyu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