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擎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星月书吧51xingyue.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坚实的基础
天下安定之时,恢复国力之际,只要再现大明的往日雄风,并灭了建奴之后,就是大明舰队走向深海的最佳时机,不再像永乐年间那般,不再想郑和下西洋那般柔和,而是要在地球各地建立属于大明的殖民地,进而与西方诸国争霸
想到这些,崇祯就是一阵失神,有一种摩拳擦掌的冲动,脸上的笑容愈发的灿烂,但在其他人眼里开来,这毫无因由的傻笑,却充满诡异的味道,让他们感觉心里怪怪的。
此刻,胸怀壮志的崇祯虽然踌躇满志,被自己的想象弄得很是激动,很是兴奋,但他的心里也很清楚,要想与西方各国在海上争霸,派出自己的海上舰队,征讨四方,就必须建立一个绝对的基础之上,那就是富强的大明
第一百三十六章班军
如今的大明王朝,用“千疮百孔”来形容,也不为过,毫不夸张地讲,崇祯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太多太多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吏治,官场上慵懒成风,更有人卖官鬻爵,严重阻碍着朝廷的办事效率。
其次,还有天下各地的天灾,东北的建奴威胁,北方的蒙古各部落越来越不老实起来,西南的吐司叛乱,东南的海盗与洋人。
当然,最为紧要和关键的还是,民心,民意渐渐沸腾,越来越对朝廷不耐烦。
毕竟,由于土地兼并非常严重的原因,致使许多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不得不颠沛流离,四处流浪,乞讨为生,一旦这种民怨达到临界点,对朝廷的不满爆发,那将是惊天之祸
崇祯从沉思中清醒过来,转头看向凤阳守将朱国正,朗声说道:“朱将军,朝廷军队的军纪涣散,士兵的战斗力素质不高,在朝野之上,虽未有言明,但却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是是皇上英明,末将一定会整肃军纪,加强对士兵的训练,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保卫皇陵的安全。”
“嗯,知道这一点就行。”
崇祯轻轻点头,不置可否地回应了这么一句,朱国正的心中略微一松,还未来得及喘口气,随着崇祯的声音再次响起,一颗心顿时悬了起来,再次提到了嗓子眼里。
“朱将军,朕可不是说说而已,虽然明天就要启程返京,但是,明年的班军,到京师操练,就是检验你整肃军纪成果的时候,可不要让朕失望喔”
“是,皇上,末将一定会打造出一支精锐出来,在明年的班军京师操练上,绝不会让皇上您失望。”
虽然这样说,说得是那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但朱国正的话语多多少少都带着一些颤音,显得很是没有底气,就连额头上都出现了少许的细汗。
相比于朱国正的忐忑与紧张,略带有心虚的表现,一提到班军一次,每年都会有的京师军演,分别从中都、山东、河南、大宁都司调兵十六万,轮番到京师操练,进行所谓的班军,崇祯的心中就是一动,计上心来,有了新的想法。
不管是推行另一种的“土改”,还是对吏治进行改革,亦或是全面整肃军纪,以及对付东林党背后所代表的士绅阶层,想要做到这些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手握军权
唯有手里有军权,拥有着完全属于自己,对自己绝对忠诚的军队,并且战斗力极为彪悍,才能无所畏惧、大刀阔斧的推动改革。
所谓的铁腕改革,那是建立绝对的实力之上,不外如此,帝王也不例外。
这一刻,崇祯心想,如今之时,一下子撤销了两个藩王,查抄到那么多的银子,短期之内,不用再为钱的事情而发愁,有了钱,就可以组建属于自己的铁杆军队。
而每年例行一次的班军,在京师操练军队,就是最好的契机。
崇祯清楚,自己虽然接手了锦衣卫和东厂,却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掌控两者,尽管京师有着那数千的白杆子兵,精锐中的精锐,从中震慑,但这并不能保证他的绝对安全。
要想让四肢的灵活,就必须保证大脑的清醒,是受自己支配。
同样的道理,要想在天下进行改革,要想掌握军权,同样需要掌控天下的大脑,天下运转的神经中枢,而京师就是这个所谓的“大脑”。
所以,从班军这件事情上,崇祯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就是趁着班军之机,对禁卫军和京师的卫戍部队进行一次大换血,上到指挥的将领,下到最底层的士兵,一股脑的全都调到其他的地方,空出来的位置,就有地方部队顶替。
名正而言顺,润物细无声一般的就解决了京师军队中的不稳定因素子,明面上的,或者暗地里隐藏起来的。
毕竟,从地方换防而来的地方部队,等同于一张白纸,纯洁而干净,不会掺杂有任何的势力,最有利于他崇祯的控制。
而且,每年都有一次班军,虽不至于每一次班军都滞留下地方部队,却可以从中挑选出一部分精锐,组建属于他崇祯的直系部队,连统帅,他心目中都有了最为合适的人选,卢象升。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他和孙传庭一样,几乎与东林党没有什么牵连,甚至于有一些对立,前者更加的纯粹,忠君的思想,远胜于个人的私利以及所代表的势力的利益。
所以,由卢象升担任统帅,从历次的班军中挑选出地方部队的精锐,组建天雄军,坐镇于京师,再合适不过了,自己就能全力推行改革。
当然,在这之前,进行彻底版的“土改”,将会触碰到士绅等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将会引起强势的反弹,崇祯也想到了这一点,必须组建新的铁杆直系军队,建立几大军区,驻扎在西北、西南、东南以及中都。
如此一来,有了军队的威慑,就算那些既得利益者再如何的闹腾,出现什么样的乱子,崇祯也无惧,也能够从容不迫,应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枪杆子出政权,为穿越者的“崇祯”,在明朝这个时期,将会诠释出不一样的意思。
穿越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莫名其妙的成为朱由检,为大明王朝的主宰,崇祯就深知社会的种种弊病,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要想拯救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大明王朝,唯有两个字,改革,彻彻底底的改革。
大明王朝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重病须用猛药,而改革就是拯救大明的虎狼之药。
可,既然是虎狼之药,就充满着许多的不确定性,不一定能够拯救大明王朝,还有可能将其推入更深的深渊,之所以会出现后面的那种情况,就是来自于社会的巨大阻力,代表既得利益者的官员反对。
所以,崇祯都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因为他知道,要是不能解决或缓解蓄积已久的社会问题,一旦大规模的民乱爆发,就算是神仙下凡,也将是回天乏力,再想挽回或反转大明的颓势,几乎是千难万难。
毕竟,按照历史的发展过程,大明王朝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死循环,来回在建奴与起义军之间折腾,疲于奔命,直至耗尽最后一丝国力,从此一蹶不起,被起义军和清军所灭。
第一百三十七章试探
至于之前的那一番改变历史举动,提前重用孙传庭和洪承畴,将袁崇焕换为孙承宗,主持辽东大局,都不过是权宜之计,缓解局势的恶化而已,并不能解决关键问题。
现在不一样了,只要没有意外,事情进展顺利,不仅暂时解决了朝廷的财政问题,他崇祯也有了着手点,有了下手的地方,就像一张大网,将其撕开一个口子,才好下手,进而渐渐扩大口子,最终挣脱大网的束缚,跳脱出来,从容的解决所有问题。
班军,就是撕开大网的那道口子。
呼
崇祯暗暗长呼一口气,穿越以来,从未像现在这般轻松,心情无以伦比的愉快,有了着手点,随后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就不再是问题,很好解决了。
“好了,你们都回吧,站了一天,朕实在太累了,明天一早还要出发,返回京城,也该休息了,啊”
话的末尾,崇祯发出了长长的鼻音,打着哈欠,满脸的疲惫之色,一副就要抽身而起、抬脚要走的架势。
见此情形,文官武将纷纷站起,没有再多言,客气的寒暄一句话之后,相继转身而去,令崇祯意外的是,李若珪身后还站着一个年轻的锦衣卫,却和他一起留了下来,前者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李若珪,你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啊”
看着一脸为难之色的李若珪,最终还是崇祯最先开口,打破了平静,问出了这么一句话之后,更是强打着精神,按下那股疲惫一般的浓浓倦意,进而催促道:“说罢,究竟是什么事情,跟朕这么久,你又不是不知道朕的脾性,最不幸患别人磨磨蹭蹭,扭扭捏捏,跟个大姑娘似的。”
不知道是崇祯的这一番鼓励起了用,还是真的鼓起了勇气,李若珪挺了挺胸膛,将身后的年轻锦衣卫拉到前方的同时,朗声回道:“启禀皇上,此人乃是冷晓磊,世代守卫皇陵,从未踏出凤阳府一步,他们一家的祖上并不是南直隶人,祖籍乃是山东烟台”
听着李若珪的讲述,崇祯开始正视那个叫冷晓磊的年轻锦衣卫,心中更是升腾起由衷的敬意,世代驻守明皇陵,为皇家守卫祖坟,足可见这一族对大明王朝的忠心,对朱家的忠心。
可以说,冷晓磊一族的忠心可谓是死忠,对于朱明王朝的忠心,已经渗透到血脉里,成为这一族的传承与信仰。
最终,从那絮絮叨叨的话语里,崇祯听出了李若珪的意思,目光再次投向了冷晓磊的身上,这个年轻的锦衣卫,神色虽然有一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冷峻,面无表情,甚至有一些僵硬与木讷,宛若一柄不会说话的利剑,任由他的主人去驱使。
崇祯摆了摆手,颇有一些不耐烦的味道,打断了李若珪的讲话,声音充满温和,那股疲惫的倦意好像从未存在过一般,就那么突兀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感兴趣,若有深意的看着年轻的锦衣卫。
“冷晓磊,你就那么的愿意,真的想到朕的身边任职当差吗”
闻听此言,冷晓磊终于露出了一丝动容,神情出现了阵阵波澜,刚想要予以肯定的答复,却听到崇祯再次说道:“你可要知道,朕不同于历朝的皇帝,格外喜欢微服私访,四处体察民情,真正的了解民间疾苦。因此,在朕的身边当锦衣卫,将会格外的危险,责任将会更大,肩上的担子将会更重。”
“皇上,末将愿意”
冷晓磊有一些生硬的吐出这句话,虽然显得有一些机械,但却格外的铿锵有力,很是真诚,似乎是不满意自己的表现,过于拘束,也许是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进而补充道:“冷氏一族,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全部意义就是奉献,为皇家效忠,为皇家而生,为皇家而亡。为了皇上,末将愿意分汤蹈火,就算一死,也是心甘情愿”
崇祯的眸子里闪过一缕缕满意之色,更多的是兴奋,这个冷晓磊绝对可以成为自己的心腹,专门负责近卫。
尽管心中这样想,很是高兴,但崇祯还是强压这股波澜的情绪,依旧保持着平静之色,反而更甚之,神色愈发的凝重,紧接着说道:“还有,你可要知道,负责朕的防卫,保护朕的安全,可不是一死那么简单。”
“往往,由于保护不力的原因,朕出了什么闪失,死得可不仅仅是你自己,还有可能包括你背后所代表的家族。所以,你可要想清楚了,在朕的身边当差,看似荣耀,却不一定是好事儿。”
“在这里看皇陵就不一样了,几乎没有什么性命危险,家族更不会受到什么牵连,也不会有什么抄家灭族之祸而且,还会格外受到朝廷的重视,不时得到皇家的奖赏,你可要想好了,真得就那么想走这条路,在朕的身边危险任职”
这个时候,冷晓磊还未回答,李若珪心里却泛起了嘀咕,可就奇怪了,以往之时,皇上见到这样忠心之人,宛若得到宝一般,总是爱不释手,就算是不将其安排到重要的位置上,也会放到自己的身边,当心腹培养,今天这是怎么了
“即便如此,在皇上身边当差,危险重重,还有累及家族之祸的可能,末将也愿意。”
等到崇祯的话音刚落,冷晓磊毫不迟疑地吐出这句话,满脸的倔强之意,一股从不后悔的样子,显得很是固执而坚毅,更是进而说道:“何况,保护皇上不利,让皇上您有个闪失,就算抄家灭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是末将,还有家父,也会同意末将这样说,这样做。”
“哈哈哈好好好个冷氏一族好一个冷晓磊果然对我大明、对我皇家忠心耿耿”
伴随着一阵爽朗的大笑,崇祯连连赞赏的同时,再也没有掩饰自己的欣赏之意,那股浓浓的喜悦之情,不等冷晓磊回应,转而看向一旁的李若珪,神色一敛,郑重地说道:“李若珪,记好了,并予以备案,在以后的护卫之中,要是朕真得有什么闪失,哪怕是死掉了,只要不是勾结外人,没有叛国,即便是要处理,处理冷晓磊一人即可,不可以祸及他的家族。”
“是,皇上”
“末将谢主隆恩”
李若珪回话之时,听到崇祯的这番话,话语里的承诺,冷晓磊露出了一丝动容,紧跟着躬身拜谢。
这一刻,看到崇祯含笑不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