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书吧

分节阅读 54

天才一秒记住【星月书吧】地址:51xingyue.com

遍都设有府,比如京兆府、河南府、太原府等等,而他们的主事称之为府尹,而不是知府。”

听着刘若宰的侃侃而谈,话语越来越流畅,“崇祯”虽是一个明史专家,但也不可能事无巨细地对所有事情都细细考究,弄清所有官职名称的由来。

否则,要真是那样研究的话,哪怕“崇祯”用一生的时间,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事情都弄清楚。

何况,穿越之前的他,还只是一个年仅二十八岁的教授。

尽管不清楚“知府”二字的由来,但“崇祯”对其还是有一些了解,明朝的“府”是有这等级的划分,按照纳税粮的多少,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

二十万石以上,为上府;二十万石到十万石之间,为中府;十万石以下,为下府。

自然而然地,府有等级划分,知府一职也有三六九等,上府从三品,中府正四品,下府从四品。

虽然,以后的知府统一为正四品,但明朝对全国一百五十多个府贴的标签,各个府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人口的多寡、路程的远近、案件的多少、民风的顺劣等等,定有“冲”、“繁”、“疲”、“难”四个字。

每个字代表着一种情况,含有四个字标签的府为“最要缺”,还有三个字为“要缺”,还有两个字为“中缺”,还有一个字或者一个都没有为“简缺”。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在哪里当知府,仅仅是从那个府的标签,就可以大概可以判断那个官员的能力如何未来的仕途潜力几何

“崇祯”清楚地记得,同样是正四品,简缺和中缺只会给那些初次当知府,亦或是当知府时间不长的官员,尤其是初次任职之人,多是督抚奏请朝廷任命。

要缺和最要缺就不一样了,不仅是朝廷直接任命,即便是有着督抚的推荐,也必须达到两个硬性条件,当过知府,必须有极为丰富的经验。

不言而喻,在正常的情况下,后两者当职的知府,更加的受朝廷重视,仕途也更加的平坦。

想到这些,再加上刘若宰正在的讲述,“崇祯”的心里不禁有一番感慨,所谓的知府,相当于现代社会的市长,撇开两者的选拔与任免程序不讲,单单是名字,“崇祯”就更加的喜欢前者。

知府知府,知道一府者,了解一府的情况,才是知府,才是一府的最高长官。

所谓的市长,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就是一市之长

何为长

就是比其他人大的意思,就是在所有人之上。

所以,相比于市长这样的称呼,仅仅是从字面上的意思出发,“崇祯”就更加的喜欢知府一词,为一地长官的职称。

第一百一十三章培养计划

还有,比如知县、知州等等,在官员还未上任之前,好像就明确地告诉他们,为一地的长官,就必须了解当地的情况,那是他们的首要之务

而高官、市长、县长等就不一样了,好像就是在暗示所有人,他们就是那一地的最大官儿,颇有某种心里暗示的味道,他们可以为所欲为,谁也管不着。

通俗来讲,就是土皇帝。

相比而言,古代虽然有着称官员为父母官的说法,但仅就官职的名称来讲,知府更加显得平易近人,和百姓的差距不那么大,不那么明显,像那些什么什么长的,上来就有一种凌驾于众生的味道

“崇祯”这样想着,心中也就暗暗做出了决定,无论将来是什么情况,也要坚持现在的官职名称,永远不变。

踏踏踏

一阵突兀的脚步声响起,不仅打断了刘若宰的讲话,更是使得崇祯的思绪停了下来,众人的目光循声望去。

只见,一身便装的李若珪领着一人,径直走了进来,似乎那人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停止了与李若珪的小声交谈,也望了过去,视线在众人之间游离不定,不断地打量着。

脚步停下之时,目光正好也停在了中间的位置,也就是崇祯的身上,那人的神色一僵,愣了那么一下,转瞬就反应了过来,躬身行礼的同时,高呼道:“河南按察使陈奇瑜,拜见圣上”

“免礼”

崇祯摆了摆手,淡淡地吐出两个字,一脸风清云淡的样子,进而补充道:“朕此次微服私访,乃是轻车简从,体察民情,无需那么多的繁文缛节。”

“是是微臣谨遵圣命”

尽管陈奇瑜想要保持着镇定自若之态,但话语的唯唯诺诺,还是出卖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皇上的突然造访,不声不响地来到南阳府,没有任何消息和风声传来,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让他这位按察使如何的不忐忑如何的不紧张

看着陈奇瑜脸上那异样的神情,还有那近乎于吞吞吐吐的言语,崇祯的表现依旧很平静,仅仅是淡淡一笑,看似随意的取过身侧的一本邸报,但说出的话语却使得陈奇瑜身体冰凉,心中为之一颤。

“陈奇瑜啊,朕看了看关于唐王的奏报,锦衣卫和东厂这些年的记录信息,以及宗人府的案底,早年之时,唐王的庶二子、庶三子、庶四子先后而没,离奇的死了。”

“尤其是从万历二十五年开始,几乎是每隔一年,就会有一个郡王死亡,因为后继无人,而先后被除国,对于这些事情,如此多的皇室宗亲过早死亡,甚至于无后,你就不觉得奇怪吗心里就没有过疑惑吗难道就没有调查过吗”

“还有唐王世子朱器墭,似乎是因为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就触怒了唐王,因此被关在承奉司一十五年,朕听闻,他们父子二人现在的处境堪忧啊。”

陈奇瑜的心中巨震,翻起了惊天骇浪,对于前面之言,他或者还可以反驳什么,那毕竟是发生在万历年间的事情,然而,唐王世子父子二人的遭遇,处境堪忧,时刻都有生命危险,绝非是他三言两语所能推脱的了的。

“皇上,微臣确实是素有耳闻,那些郡王死得有一些离奇。”

陈奇瑜顺着崇祯的话语回应了一句,看到皇上的神情略微有一些不满,心头突了一下,进而连忙继续说道:“唐王的子嗣虽多,但时至今日,存活者只有寥寥三四人。”

“坊间早就传闻,老唐王惑于嬖妾,爱屋及乌之下,心中一直极为爱惜小妾所生之子,而憎恶世子朱器墭,想要将其废之,另立唐王世子,奈何皇明祖训使然,老唐王也不敢真的那样做。”

崇祯不置可否地轻轻点头,虽然对陈奇瑜的人品保持着怀疑的态度,但他的个人能力却是不容置疑,在河南当按察使的那两年,驻守于南阳府,尽管对老唐王的行为视若无睹,也未将唐王世子朱器墭被弟弟毒死的消息上报给朝廷,一副明哲保身的样子,却将地方上的政务打理的井井有条。

但是,总的来说,陈奇瑜最起码还是朱聿键的恩人,不仅保住了他的性命,还让其顺利继承唐王世子之位,使其当之无愧的成为下一代唐王。

所以,后世之时,朱聿键刚刚称帝于福建,迫不及待地召其为东阁大学士。

当然,隆武帝朱聿键之所以那样做,或许,其中不乏制衡郑氏一族的意图,但“崇祯”相信,朱聿键更多地还是想报恩。否则,如果没有陈奇瑜的出面,他将会步父亲朱器墭的后尘,离奇而死

这一刻,“崇祯”的心里不禁涌现一个想法,想要将朱聿键为内阁首辅来培养,塑造一个这个时代的周总理。

毕竟,明之将亡时,诸王之中,能够做到以身殉国,绝不向起义军或者清军投降之人,自杀而死,也就是那么寥寥三四人,鲁王朱以派,蜀王朱至澍,以及先后登基称帝的朱聿键和朱聿鐭兄弟二人。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想要培养朱聿键为内阁首辅,不仅是因为他的骨气与血性,绝不向清军投降,主要还是在于他的心性与才能。

十五年的牢狱生活,磨砺心性;十五年的与世隔绝,埋头苦读,钻研儒家经典,珍惜每一寸光阴,使得朱聿键具备了主政大局的品格与才学。

崇祯相信,只要再给朱聿键一段的学习时间,予以打磨,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年,必能成为内阁首辅的最佳人选,将会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打理朝政。

人力有时穷,面对多如牛毛的朝政,崇祯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都打理的井井有条,这个时候,类似于“总理”的内阁首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至于他崇祯,只需要做到一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那就是紧握住军权

而且,朝廷颁布的诸多政令,不管是谁拟定,不管是谁去实施,各个行文前都冠以“圣谕”二字,看似下放了一部分皇权,使得那些官员的权力更大,实则却是不然,有了这两个字,就能不断地加强皇帝在百姓心中的地位。

有了这两个字,就等于向天下的百姓宣告,一切的政令都是出自于皇帝,而他们之所以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全都是仰赖于皇帝的英明决断。

总之就是一句话,他崇祯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坐享各种荣誉,以及百姓的爱戴,形同于摘果子,坐收渔翁之力。

第一百一十四章冰火两重天

这一刻,崇祯的眸光闪烁,脑海里浮现这些想法,有一种导演历史达人秀的感觉,将一个个历史人物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他们尽情地施展各自所能,而他崇祯享受名望与掌声。

毕竟,一个非常成功的达人秀,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些达人,主要还是为导演之人。

就像一个饕餮盛宴,所有的焦点也许会集中在盛宴的参与者,但是,他们的第一反应,第一个询问,一定是谁是发起者谁是主办方

大厅里再次安静了下来,气氛有一些令人为之窒息的感觉,有意无意间,每个人不时地偷瞄崇祯,后者那嘴角微掀的弧度,透着坏坏的味道,使得每个人都是心头一跳,紧张不已。

尤其是站在大厅中央的陈奇瑜,直面崇祯的那股邪笑,如坐针毡一般,崇祯的眸光闪闪,看似无神,焦距不在自己身上,陈奇瑜还是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

“皇上微臣”

陈奇瑜吞吞吐吐的刚想要为自己辩驳一番,解释为何没有向朝廷上报唐王府之事,刚一开口,似乎体会到了他的为难之处,宋献策却在这个时候开口了,替其解围。

“皇上,据学生所知,陈大人虽然在南阳府为官将近三年,历任右参政之职,其中的大部分时间,主管的却是地方行政,诸如粮储、屯田、水利、军务、驿传,而不是刑狱。”

“而且,皇上,一路走来,您也看到了,相比于其他的地方,南阳府的水利工程远胜于其他地方,使得这里的农业极为的发达,开垦了数万顷荒田。”

崇祯依旧是不置可否地轻轻点头,一副不咸不淡的模样,尽管不可否认陈奇瑜拥有治理一地的能力,但将所有的功劳都归到他一人的身上,崇祯还是忍不住地嗤之以鼻,不以为然。

为一个穿越者,“崇祯”更加知道他的真实面目,剿匪失利之时,将自己的决策失误,全都推到其他人的身上,不惜栽赃嫁祸。

拥有着现代的观念,在“崇祯”看来,决策上的失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将这种失误扩大化,严重化,祸及于他人,如此一来,就不可饶恕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陈奇瑜会那样的做,朱由检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凡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不问原因,没有一个宽阔的胸怀,动辄就会处置那些战和指挥失利的武将文官。

如此一来,谁还敢主动认错谁还敢主动承担责任

日积月累之下,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个个都成了惊弓之鸟,尤其是身处于最前线的文官和武将,始终都不能集中精力指挥和战。

莫要说“崇祯”是一个历史专家,就是一个正常人,也知道一个通俗的道理,世界上没有常胜不败的将军,不能因为一次的失利,而否认他的能力和以往的功绩。

这一刻,崇祯的心绪可谓是复杂无比,对于陈奇瑜喜恶交加,喜的是,这人确实有真才实能,是一个治理地方的好手;讨厌的是,陈奇瑜位高权重之后,总喜欢交好那些藩王。

最终,崇祯的心里还是有了决断,暗想:“还是算了,既然这样,就不要让陈奇瑜当什么五省总督,还是让他老老实实地当一省的布政使比较好,专门负责地方的政务,如此一来,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心中这样想着,崇祯的神色也就缓和了许多,不再那么不冷不热,看着依旧忐忑不已的陈奇瑜,和声说道:“陈奇瑜啊,既然如此,根据宋献策所讲,治理地方,才是你的长处所在;当一省的布政使,才能真正体现你的才能。”

“微臣听从圣上的安排”

闻听此言,陈奇瑜当即就反应了过来,连忙答应了一声,摆出一副沉稳而恭敬的姿态之时,心里早已是喜不自胜,激动地难以用言语所能形容。

之所以这么高兴,不但是因为升了官,从正三品的按察使升为了从二品的布政使,主要还是在于,按察使根本就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专门得罪人。

现在好了,当上了布政使,不仅可以施展自己的一身所学,还不用得罪人,还有什么比这样的事情值得人高兴

一念及此,陈奇瑜强压下心里的那股狂喜之意的同时,忍不住地看向了不远处的宋献策,投以感激的眼神。

小说推荐:《开局成为柔弱虫母》《她不是潘金莲》【笔记阁】《鉴罪者2》《这个诡异三国游戏太凶残了》《泰昌大明》《末世第一狠人》《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北宋穿越指南》【大家读

《明末达人秀》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征途英魂莫名其妙去修仙港片:制霸港岛,从自立门户开始无尽战场:从夜之城开始造马甲综影视,宜兮的穿越之旅穿越崩坏的我有点慌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魂穿三国,成为最强前夫哥?让你做炉鼎,你把师尊拿下了?足球,被皇马放弃后,我成了神级前场自由人功高震主被猜忌?我反手统一六国从双灵根到全属性剑道天骄被全家抛弃后,皇家催我认祖归宗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被师尊拒绝后,病娇徒儿黑化了母皇别传位,五个皇姐拔我氧气管纨绔皇子:先创六宫再夺嫡盘说堕落大骑士舌尖上的妖管局都穿越了,谁还循规蹈矩?!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四合院之我是韩老六后世之劫武侠召唤,开局创建逍遥阁在名柯建立提瓦特组织抗战:真理只在我大炮射程之内上辈子被冷落的前夫,他不理我了开局就和校花分手只为了系统奖励如懿传之所有人双商都上线乞讨半年,侯府全家跪求我原谅红楼王权末日小可怜的逆袭之旅说好只渣江少,沈总怎么先哭红眼我在古代种田招婿斗宅门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开局撕婚书,我成就最强镇国公!盗墓:别难为我一个算命的啊你是男的还是女的?神话从宝莲灯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