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这件事情他没有细问过慈溪先生,那是因为从前他还没有这么大的权利能够帮别人翻案。如今想要彻查当年的旧案,还得知道一些更详细的事情。
晚上吃过饭之后,宋声和陆清一块去了慈溪先生和云婆所在的院子。
陆清拉着云婆到里间说话,把外面的空间留给了宋声和慈溪先生两人单独叙话。从慈溪先生的视角了解了大概事情的经过,宋声更加笃定当年许颂没少在里面使手段了。
慈溪先生不太愿意回想起这段记忆,对于他来说,这是一段很痛苦的记忆,如今再把它翻出来重新叙述出来,他心里并不好受。
不过说出来,心里倒是畅快了一些。当年只是一味的逃避自责,觉得自己软弱无能,又识人不清,消极了好久。
跟宋声聊完之后,他问道:“你今日问我这些,是事情有什么眉目了吗?”
宋声点点头,“先生,你可能还不知道,许颂回京了。如今,管玉也正在京中。我正在寻找证据,最迟年后,开春之前,一定为先生讨个公道。”
慈溪先生没想到宋声竟然能为他做到如此地步,一时之间有些老泪纵横。他曾经的亲传弟子,得他悉心教导,到头来却背刺了他。这个半路认识的宋小友却能如此仗义为他出头,这般对比真是让他不禁再次感叹当年的识人不清,以及如今的万般幸运。
千言万语到嘴边,只化成了一句话,“多谢你了。”
“先生客气,先生授我宋家子弟以诗书,已是大恩。当年的事情,我一定会为您正名。”
只是这些事情,都要等到年后再做了。
腊八已经过去好几天了,马上就是小年。今年下了好几场大雪,京城各地屋檐上都还记着一层层的白雪,檐下挂着一束一束的冰凌,小孩子们总忍不住拿着树枝去敲打,看它从上面落下来摔碎一地。
今年算是宋家人举家搬迁到京城过的第一个年,家里孩子多也闹腾,比往年热闹了许多。
今年的炭火生意格外的好,没有了郑氏的阻拦,他们宋家烧制的炭火卖的相当不错,今年冬天靠着这个炭火,宋老大一家和宋老二一家各自赚了好多银钱,孙氏和李氏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郑邕已经赶回家去了,再晚一些就赶不上过年了。京城的局势他摸了一圈,还是不忍心放弃,就把管玉留在了这儿,说是让他处理这件事。刚好也跟多年不见的师兄联络联络感情,想想法子把宋家的炭给搞下去。
家里光景好,陆清得空便带着孙氏和李氏去了京城里有名的布行,扯了好几匹布,买回去给家里人做新衣裳。
京城地处北方,冬天天气干燥阴冷,每个人都穿上了棉花做的褙子,外头又套了好几层衣服,反倒是家里的孩子们穿的薄,孩子好动,活动起来便不觉得冷了。
宋明翊和宋明欢今年已经十一岁了,虽然是双胞胎,长得相似,但往那一站就能看出来宋明欢长得要比他哥哥更加明艳一些,而宋明翊看起来要更加沉稳持重一些。
即将周岁的宋明琛刚学会喊爹爹,也能迈着小腿走路了,只是稍微走几步就得停下来扶着点儿,一个不小心就容易摔了。
宋明翊和宋明欢最喜欢逗他玩儿,藕节一样的小胳膊,看着就可爱。最重要的是你一逗他,他仿佛能看懂似的,眼睛睁的提溜圆,没过一会儿就冲着你笑,搁谁谁不喜欢。不过比起宋明欢小时候讨喜的程度还差了点。
小年一过,皇帝就宣布封笔放年假了。宋声也早早的从内阁回来陪家人了。陆清给家里面的下人也放了假,在京城中招的下人大多都是本地的,都放他们回家过年去了,让他们过完十五再来上工。
制炭厂过年都未曾停歇,只不过排了班次,按班倒。过年期间如果排到班的,会给三倍的工钱。
这个消息一出来,好多人都争着报名过年期间干活,要知道那可是三倍工钱啊!反正他们离家近,每天都能回家,过年在家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多赚点,给家里的老子娘和媳妇儿娃多买几身衣服穿。
年二十八的时候,家里开始贴起了门对子。门对子是朝中的一个爱好书法的同僚送的,宋声的字虽然写的也很不错,但比着人家专练书法的还是差了点,就把这副门对子挂上去了。
张杏花想到去年还在宋家村过年,今年一家人就整整齐齐的在京城相聚了,想起来还有点儿像做梦。
年二十九的时候家家开始忙了起来,像宋声如今的府上,按照那些世家的做派,肯定是下面丫鬟仆人一大堆在忙活着置办年货,准备吃食。
宋家跟他们不大一样,即便是如今门第抬起来了,依旧不习惯那么多人伺候。过年他们还是喜欢自个儿亲自动手置办东西。
孙氏一大早就起来忙着把前几日买来的鸡鸭还有猪肉切一切,剁成块,今天上午要炸鸡炸鱼,孩子们最喜欢吃这些。
吃完中午饭下午要忙着包饺子,还要准备晚上的饭食,李氏和陆清也纷纷下手帮忙,就连家里的老爷们儿都过来烧火了。如今的灶房要比当年宋家村的灶房大的多,他们一家人都窝在这里也能坐得下。
包饺子的时候也不知道是谁先把脸上弄了个白花脸,小孩子们就开始你ῳ*Ɩ跟我我跟你玩起了追逐打闹的游戏,陆清和李氏他们不停的喊着他们慢点儿跑。
时不时有大片的笑声从灶房里传出来,一家子其乐融融。
刚从马厩里出来的春生笑着走过来跟宋乔说话,“你跟那个春花啥情况了?”
宋乔有些不好意思,一米九的大高个傻笑了一下,“就、就那样呗。”
他一直想攒钱娶媳妇儿,春花也是在宋家做工的,只是过年人家回家去了,两人早就有些苗头了。
李絮仍旧抱着他的剑,不知道何时在旁边屋檐底下靠着墙,突然插嘴说道:“我听见春花走之前跟他说回去跟她老子娘说这件事儿了。”
韩青把水缸挑满后也跟着起哄,“哟哟哟,乔哥,你这明年就能抱到媳妇儿了呀。”
慈溪先生和云婆在院子树底下的石凳上坐着,他们也想去灶房里凑凑热闹,年纪大了怕添乱,干脆在这院子里坐着,宋承业和宋明翊在他们旁边下棋,先生说了,君子六艺,每一样都要学。尤其是下棋,要学会享受对弈的快乐。
几个人围着宋乔打趣,郑昀看他们说的欢,刚走过来想要插句嘴,就被韩青他们瞧见了,话头一转开始说郑昀的花边儿闲话了。
“昀哥你都多大了,怎么还不娶媳妇?这媒婆都来咱们家找你好几趟了,你咋回回都拒绝啊,老实说,是不是有心上人了?”
郑昀今年二十六七,在百姓们的眼里,已经是大龄男青年了。可人家相貌堂堂,长得一表人才,还是首辅大人眼前的红人,这种条件摆在这儿,什么大龄不大龄的,都不重要了。
可偏偏郑昀从来不当回事,兢兢业业的跟着宋声做事,历练了这些年,现在宋声每回出门都要带着他,有他在,很多事情都不需要宋声费心,就给他把事情办妥了。
郑昀一看这话题转到自己身上了,扭头就想跑,韩青眼疾手快的把他拉了过来,他们都是跟了宋声和陆清很多年的人,彼此都十分亲近,说话并不见外。
年三十一大早,玉哥儿和李满就带着儿子李颖一块儿过来了。他们刚到没多大会儿,宋英和薛君堰也带着孩子一块来了。薛君堰跟家里决裂之后自立门户,也没什么亲人了,宋英跟他商量了一下,就一块儿来宋家过年了。
老宋家的人口一下子添了不少,更加热闹了。张杏花就喜欢热热闹闹的,已经提前把孩子们的红包都准备好了。
第351章第351章(捉虫)
大年夜。
宋家的人一张桌子上压根坐不下,分了三张桌子坐,男人们一张桌子,女人们一张桌子,小孩们一张桌子。
宋承业是他们这一辈儿中家中的老大,如今的年纪老成持重,坐在那里俨然不像小孩。
一家子人喜气洋洋的一块吃着年夜饭,桌子上的饭菜全都是家中的女人和哥儿亲手做的,就连陆清也亲自下厨做了两个菜。
郑昀则是带着韩青,宋乔,还有李絮春生等等他们这些人在另一间屋里坐着一块吃年夜饭。春生忍不住多喝了些酒,话也变多了起来。
“年前我就给家里写了信,家里也给我回了信,阿娘说家里的弟弟成亲后已经有娃了,妹妹过得也很好,姐姐出嫁了,但嫁的是隔壁村,经常走上个一炷香的时间就回来了。听着就好热闹啊。”
李絮看着他突然问了一句:“你羡慕吗?”
春生摇摇头,一脸自豪的说道:“我才不羡慕呢。能跟着大人可是我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气,如今他们可要羡慕我呢。”
李絮手不离刀,就连吃饭,手边人就放着他那把刀。虽然用破布裹缠了起来,但大家都知道那是他的宝贝兵刃。
这么久了大家也都混熟了,原本怕他的如今也不怕了,春生壮着胆子问道:“絮哥,你怎么吃饭还带着你的刀啊?这么久了,你想起来点什么没?”
日子过得久了他们都知道李絮缺失了一段记忆,他整天一副江湖人士的做派,他们都猜测以前李絮干的都是刀尖舔血的生意。说不准就是江湖中有名的杀手,只是后来失忆了,他们才能一块儿平心静气的坐下吃饭。
李絮听完他的话之后筷子停了一瞬,难得笑了一下,而后摇了摇头,“没有。”
其实也不能说没有,还是有一部分的。他的记忆在一点一点的恢复,只是恢复的比较慢。但也令他想起了一些从前的片段。
比如从前的他,的确是个刀不离手的刀客,只是过的却是杀人的索命生意,春生他们猜的也不错,他曾经大概隶属于江湖中某个组织,后来从中脱离了出来,但至于是什么原因深受重伤倒在路边,后来被高庸所救,他就不知道了。
不过这些即便是想起来了,也没什么用处。他还是喜欢现在的生活,虽然他性子冷清,可他喜欢宅子里热热闹闹的氛围,看着他们有说有笑,他感到愉悦。
阖家团圆的日子,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只是这般高兴的时刻,宋家还缺了一个人。
小说推荐:《精灵世界的心灵大师》《年代:我有一扇两界门》《从卖盒饭到中华名厨》【志怪书屋】《文明之万象王座》《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青仙问道》《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华娱之别和我谈艺术》《谍海青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