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
返京的途中并不那么顺利,宋声在陈阳查到了铁矿,得罪了后面的人,这路上不断有人刺杀他们。
他们这一行老弱病残都有,几个老人年纪都大了,还有小孩在,走是走不快的。而且光靠李絮和韩青他们两个保护,压根不够用。
从一个城镇出来之后,宋声花高价雇了一帮镖局的人,押镖的人常年走南闯北,个个都身手不凡。再加上人多,护送他们回景京应该是没什么问题。
对方也不敢派来大量的追兵追杀他们,毕竟他是朝廷命官,如今又被任命为了翰林大学士,一下子若是在路上遇害,恐怕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到时候上面查下来,难免会牵扯出背后的人。
有了镖局的人护送,他们这一路后半程走的还算顺利。一行人全都走的官道,他们也不敢再明目张胆的劫杀了。
这一走,就在路上走了一个多月,到达晋城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了。
九月的天气渐凉,但白天还是很热的。宋声提前给京中递了信儿,他们到的这一日,李满和薛君堰已经在城门口接他们了。
薛君堰今日是特地请的假,而李满是提前跟人换了班出来的。本来玉哥儿和宋英也是要过来接人的,但白天太阳毒辣,家里还有孩子,不方便出来,他们就没让他们俩跟出来。
他们一大早就在城门口等着了,就怕错过,见到前面赶着马车的春生,李满他们就知道是宋声回来了。
两个人都十分惊喜,平安接到人就好。
“三哥,一路辛苦了。”李满笑着上前打招呼。
薛君堰现在可是宋声的姐夫,他又是在军中任职,这城门口守着的士兵有些他都认识,这会儿他正跟人打着招呼让他们放行呢。
宋声他们一道过来光马车就有四五辆,要是全部核查,得查上许久,这会儿便不用了,直接跟着薛君堰他们走就行了。
“姐夫,英姐最近可还好?”宋声道。
这一声姐夫叫的薛君堰很是高兴,说明不跟他见外,话里话外都是亲切感。
“你姐好着呢,家里孩子多,她不方便出来,我跟李满给你们在家里准备了接风宴,晚上的时候你们都过来,咱们好好聚一聚吃个饭。”
“好啊,也的确好久没见了,正好聚一聚说说话。”
他们先把宋声他们送到了他们原来在京中的那处宅子,暂时落个脚。曾经他们人少,这小院儿住着他们这个小家绰绰有余。
可现在他们人多了,这小院子便不够住了。宋声写信的时候也没告诉李满他们这一行有这么多人,就没准备新的宅子。
到了地方之后,李满道:“三哥,这院子太小了,住不下你们这么多人。要不你们分出来一些先到我家住吧,等明儿个咱们去看看新宅子,到时候再搬进去。”
宋声看了看他们这些人ῳ*Ɩ,韩青第一个开口道:“老爷,我不占地方,这天也热,弄张席子在地上一铺就能睡,我就不过去了。”
有他第一个打话在头,接着宋乔宋晓也跟着都说睡地铺就行,就不麻烦别人了。
陆清看他们都不想离开去别的地方住,说道:“那行,那就不麻烦阿满了,今天就将就在这里住吧,咱们就先挤一挤,等到过两日再换大宅子。”
这几年在肃昌开厂子做生意他们也赚了不少钱,在京城再买一座宅子肯定是够用了。
如今肃昌的财政税收终于不再是亏空状态了,一个粉条厂一个砖厂,带动了整个肃昌府城的经济。而且随着这两个厂子的扩大,在用工方面还解决了城西以及附近县里村里贫苦百姓的就业问题。
而在农业种植方面,因为要做红薯粉条,而这里大部分的土地大部分也不适合种植麦黍,所以大面积种植了番薯。
这些番薯几乎全都供应给了粉条厂,因此这种地也给老百姓们带来了不菲的收入。百姓们手里有了余钱,日子自然越过越好。
在文化方面,重开书院的同时还开设了免费的蒙学班,教习基础的文化知识,从小就开始教化百姓,这整体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若是宋声如今再回去看一看,就能发现如今的肃昌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了,与他刚去任职的时候天差地别。
当地的老百姓甚至在他走之后还在城中央最好的地段修建了一个他的石像,用来表达他们的感谢。
肃昌的这两个主要的厂子背后除了府衙就是他了,所以每年他都能拿到一大笔分红。
到了京城花钱的地方自然就更多了,现在家里的人口激增,不仅多了慈溪先生和云婆,还有南哥儿一家,再加上自家阿爹和公公,花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更别提逢年过节还要跟京中各种大臣家里走动,这来来回回要打点送的东西还不少。
好在如今他们手头还算宽裕,供他们一家子吃喝生活肯定是不愁了。
再次回到京城,很多事情都要安顿。李满和薛君堰他们把人送到之后也没立刻就走,帮忙收拾东西,给他们收拾妥当了之后才回去的。
三个人说好了晚上要到薛家小聚一番,他们这才回去。
家里头玉哥儿早就让人帮他们打扫过了,他们只需要把住的地方分配一下,东西卸下来安放好就可以了。
“都五六年了,没想到又回到这里了。”
“嗯,明天就出去看宅子,现在这地方太小了不够住。”
“好,明天让牙行的人过来一趟,看看有什么好房子没。”
“好,此事就辛苦你了,明天我得去面圣,估计回来应该挺晚了。”
今天刚回来风尘仆仆的,得梳洗一番,等到明天他跟着去上朝。
所以今天他得把先前在陈阳查到的事情好好总结一下,琢磨好怎么写到折子里合适,到明天方便递上去。
晚上宋声带着陆清去了薛家,他们这还是第一次来薛家。这是薛君堰自己购置的房子,现在是他跟宋英两个人的小家了。
李满带着玉哥儿也来了,宋声他们带着团团圆圆来的,玉哥儿带着李颖来的,孩子们年纪相仿,凑到一块儿玩儿也方便。
最主要的是他们都很多年没见了,这些都不是外人,可以说在这个京城里他们算是最亲的人了,感情要从小孩子这一辈就开始培养,让他们知道谁是亲族。
玉哥儿一见到陆清,三步并作两步走,过来就拉着他的手不放,上上下下好好看了看,高兴的说道:“我听说路上你们遇到了刺杀,把我给吓坏了,还好你们都没事。”
这还是在大门口,玉哥儿心思单纯,一向口无遮拦,李满听到他说刺杀的事,眼神暗了暗低声说道:“咱们还是先进屋吧,这里说话不方便。”
“瞧我都高兴都忘了,走走走,赶紧进去,英姐还在家里等着咱们呢。”
宋英知道他们要过来,亲自下厨做了几个菜。自己在门口张望了好几回,才终于盼到他们来。
“三郎,清哥儿,你们可算回来了。快让我看看,这一路上没出啥事儿吧!”
“没有,英姐,听姐夫说你又生了个儿子,怎么都没跟我说呢,我过来也好给我的小侄子送个见面礼。”
“什么见面礼不见面礼的,想着你在外面忙,就没让告诉你。反正咱们迟早都还要见的,这些客套的话咱就不说了。都饿了吧,快来吃饭。”
都是自家人,也没那么大规矩,不讲究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条条框框,同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又许久没见了,一时之间大家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热闹的很。
“清哥儿,三叔和你阿爹最近身体怎么样?都还好吗?当你们新宅子安顿好了我就过去看他们。”
“好着呢,我爹他们身子骨硬朗着呢,就是有点闲的慌,老想搁家里弄点地种一种,说是在外头闲惯了不舒服。”
“那就好,前段时间我给家里写信,我爹他们还说起你呢。对了三哥,此番调任回京城的事跟他们说了吗?”
“还没来得及呢,那边的事耽误了几天,路上也不是很太平,还没来得及给他们写信。”
“那正好,前几日我给家里寄了封信,与他们说了你调回京城的事。看看他们愿不愿意到京城里来,到时候咱们一大家人就可以团聚了。”
古人说少小离家老大回,像他们这种在外做官的,能够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若是有机会能够把亲人接到身边一起住,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宋声听到玉哥儿和英姐都这么说,心里也高兴,便道:“好啊,若是他们愿意来,就把他们都接过来吧。好几年没见,怪想他们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