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书吧

分节阅读 31

天才一秒记住【星月书吧】地址:51xingyue.com

。”

陈琳安排的人手只用了十天,就跑了一个来回,他们的手里还带着最新出来的15章三国演义。

“官家,果然是一个人,老奴要恭喜官家了,天降奇才,实乃大宋之兴啊”

其实不用陈琳说,赵祯就惊喜不已。

他迷上了三国演义,虽然是小说家之言,可是其中勾心斗角,文韬武略,所在多有,各种人物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大受启发,赵祯都觉得获益匪浅。

新送来的15章更加全面详细,赵祯看得津津有味,不看完舍不得睡觉,简直成了王宁安的铁杆粉丝。

会写东西,又能为朝廷出力,真是难得啊

“陈伴伴,传朕的旨意,赐王宁安儒林郎,白银一百两,如意一双,勉力他好生用功,为国效力。”

第50章御批三国

“王兄,小弟提前道贺了。”

马汉抱拳,向王良璟深深一躬。历来小道消息都比正式的公文要快,只是这一次却不是小道消息,陛下赐官王宁安,给了正九品的儒林郎。

可别觉得官小,宋代科举的头名状元初次授官,也仅仅是从八品的宣义郎,只比王宁安高了一级而已。

还不到十三岁的娃娃,拿到了好些人熬了半辈子才能熬到的官职,当然是可喜可贺。不只是王家,整个沧州都与有荣焉,绝对要写入县志。

包黑子虽然厉行节俭,依旧拨了一百贯经费,迎接钦差大人,要把赐官仪式办得热热闹闹。

马汉提前道喜,是要请王宁安去知州衙门,包拯会亲自给他讲解接旨的礼节。王良璟弄清楚来意,咧着大嘴笑了起来,巴掌都拍不到一起了。

“宁安,这下子你可光宗耀祖了”王良璟兴匆匆找到了儿子,把事情说了一遍,就赶快催促王宁安去衙门。哪知道王宁安眉头深锁,似乎有些不高兴,面色十分凝重。

“臭小子,看把你高兴的,都傻了”

“没有”王宁安认真道:“孩儿准备辞了,我不要这个儒林郎”

“为什么”王良璟大惑不解,好好的官职摆在面前,干嘛不要你小子是吃错药了,还是脑袋烧糊涂了

“告诉你小子,光宗耀祖的事,你别犯驴,小心我抽你”

“爹”王宁安用力摇头,“你说,陛下为什么给我赐官”

“为什么喜欢你呗”

王良璟憨厚笑着,终于想了起来,马汉说了,是王宁安帮着铲除崔家,又著书有功,龙心大悦,才赏赐了一个官职。

“对付崔家,我是出了力,可是衙门里的诸位,上至包大人,下至普通差役,甚至老爹你,通通都出了力气。大家伙的赏赐没有下来,唯独给我一个儒林郎,其实说穿了,就是三国演义,陛下看着高兴,心血来潮,就给了我一个官职。”

听完儿子的分析,王良璟下意识点头,又追问道:“那有什么不好”

“当然不好”

王宁安断然说道,别人没有,唯独给了他,难保不会有人心存芥蒂。而且一个区区九品官,只是多拿一份俸禄,要说有多少的好处,未必而且儒林郎是文官散阶,偏偏王家是以武立家。

拿到了一个儒林郎,与王家的实力没什么帮助,士林中人也不会接纳他,而且小说话本毕竟不是正途,靠这个得官,还会惹来各方嫉妒,说他是幸进小人,影响名声。

好处未必有多少,潜在的风险倒是一大堆。

他把心里的担忧和老爹说了,王良璟心思没有儿子那么花哨,不甘心道:“当官就比不当官好,总不能白白浪费机会吧”

王宁安思量一下,笑道:“我有办法,好处要拿,坏处不沾”

当天晚上,王宁安花了整整一夜,写了一篇扎子,拜托包拯送给陛下。

王宁安首先追忆了往昔的过程,提到了他的祖父王修文,从小教导子孙识字,讲述历代故事,告诫后辈忠君报国,在祖父的教导之下,读了一些史学,后祖父战死西夏,家道中落,无缘入私塾读书,长长徘徊学堂之外。又听一些说书先生讲故事,胡思乱想之下,略略杜撰了几个故事,谁知竟然得到了欢迎,大半年之前,动笔写了三国演义,万万想不到竟然惊动了陛下,诚惶诚恐,汗流浃背。

诗词已是小道,话本小说,更是只可为茶余饭后,消遣之用。小子书,一为家贫,二为追思祖父,万万不敢以此换取官职,玷辱士林。文官官职,那是代天宣化,教化万方,非饱学鸿儒,德才兼备,不能为之。

小子年幼无知,不通文,不懂武,无一丝一毫利国利民之举,岂敢轻易接受陛下错爱

辞了官职之后,王宁安在后面附上了三国演义的全部文稿,赠送皇帝陛下,并且告诉皇帝,若是陛下喜欢此书,能略加批讲斧正,已经是小子三生之幸,断然不敢奢求官职。小子年幼,尚在读书学武之中,假以时日,学业有成,定要凭着胸中才华,堂堂正正夺取功名,为陛下效力,为朝廷尽忠。

“这小子要么是真性情,要么就是奸猾过分,妖孽降世”

这是包拯给王宁安扎子的评价,毫无疑问,他更倾向于后者。因为这一份扎子写的滴水不漏,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就算包黑子都没法写得这么完美

首先王宁安靠着追忆祖父,含蓄点出了他小小年纪能写出三国演义的原因,谁要是怀疑,就去找他祖父说吧问题是他的祖父已经战死在西夏,而这,又是王宁安第二个目的,他在替王家鸣不平。

战死疆场的猛士籍籍无名,一个靠着写话本的少年竟然得到了官职,说得过去吗

他用谦卑的态度,拒绝了辞官,这一手肯定能得到士林的好评,即便有人看他不顺眼,也不敢多说什么,王宁安站在了理这一边

当然了光有理还不行,还要会讨人喜欢。

把三国演义全文奉上,还请求赵祯批注斧正。

看赵祯急吼吼的模样,绝对会答应的。

可一旦赵祯按照王宁安说的做了,皇帝亲自批注,就等于做了最好的广告,满朝文武,士绅百姓,只要识字的,谁不要买一本三国演义,不为了看书,也要沾沾皇帝的贵气

从此之后,赵祯和王宁安两个名字就紧紧连在了一起。

一个儒林郎算什么

九品小官,芝麻绿豆都不算,可一旦和皇帝并列,王宁安的身价扶摇直上。

再加上三国演义热卖,很快天下人就知道王宁安,论起名气,只怕任何神童都没法和他争锋

有了皇帝的加持,有了偌大的名声,日后谁也没法轻易对王宁安下手。

当真是好算计,最妙的是,他的所有心思,都藏在了光明正大的面具之下,处处占着理,对祖父那是孝,对皇帝是忠,对士林是懂得分寸,不贪图名利,对天下百姓,是才华横溢,穷小子逆袭丫的把好处都占尽了,还愣是装出一副赤子之心,心怀大志的模样。

“这小子就是个妖孽”

包黑子真想把这份扎子淹了,不给赵祯看到。

可为一个君子,老包干不出来,王宁安一切都光明正大,无可挑剔

“罢了,老夫倒要看看,你小子还能玩出什么花样”

扎子用六百里加急,送到了汴京。

赵祯拿到了完整的书稿,连着十天,将三国演义看完,他发现其中有一百多处官职、时间、地点一类的小错误,皇帝陛下都查阅书籍,给一一改正。

正是这些错误,加上不太好看的烂字,才让赵祯彻底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少年之手。

“瑕不掩瑜啊,此书忠义报国,砥砺人心,真应该人人手边都有一本。”

赵祯说完,挥毫泼墨,亲自序不说,又加了三百条批注,弄完之后,还不罢休,让人快马加鞭,送到了醉翁欧阳修的手里,请求文坛盟主跋。

就这样,在庆历七年的冬天,由王宁安所著,赵祯御批,欧阳修加持的三国演义新鲜出炉。

一时间各方人士都翘首以盼,想要一睹为快。

第51章世代忠良

邻近年终,连着三场大雪,北方陷入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土塔村的村民心里头比热坑头还要热

大家伙每天都跑到位于王家和吴家之间的猪圈,翘首巴望着,看着猪圈里面的大肥猪,喜笑颜开,无比满足。

他们用手比划着肥猪个头,默默估算着,经验丰富的老人伸出了大拇指。

“嘿,怕是有三百斤哩”

还真别说,老人猜测的很准,190头猪,最重的320斤,最轻的也有240斤。分量算不得惊人,就在隔壁村子,年关将至,就宰了一头400斤的大肥猪,只不过考虑养殖的时间,就非常骇人了。

吴大叔是三四月份开始买的猪仔,也就是说,用了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就长到了这么肥,这么大

那一头400斤的肥猪,足足养了三年多

时间短,分量足,就意味着赚头儿大,这个朴素的道理谁都明白。

到了杀猪的那一天,村子里家家户户都聚集过来,女人烧水,男人杀猪,孩子拍手大笑,不停追逐着。

汉子论起砍刀,将二师兄分成一块块的好肉,排骨下面的硬肋,足足有四指厚的肥膘,这也是所有人最喜欢的地方。一年到头,肚子里没有油水,肥膘切碎了,加上白菜做馅,煮一锅饺子,咬一口满嘴流油,对很多村民来说,这就是一年到头,吃得最好的一顿,再想吃肉,等到明年过年吧

王宁安甚至乡亲们的穷苦,他特意嘱咐,把猪头猪爪,还有猪下水都留下来了,用极低的价钱,半买半送,分给了村民。让大家伙尝尝,也好坚定养猪的信心。

切了一刀之后,没了怪味不说,肉质细腻,肥嫩多汁,无论是炒菜,还是炖着吃,都是上上之选。

王宁安养猪成功,其实也不止是割了一刀而已,他手下有酒楼,每天能收集大量的泔水,加上入秋以来,大豆丰收,村子里建了油坊,榨油剩下的豆饼成了最好的饲料。

营养丰富,环境舒适,专心长肉,难怪王家的猪这么肥

沧州的市民无暇知道王家猪肉的秘密,他们只知道海丰酒楼前面,出售最好的猪肉。大家伙全都涌来,天还不亮就有人排队等候。

当城门开放,梁大刚等人推着独轮车,每一辆车装着两扇肥猪肉,送到了酒楼前面的摊位,一字摆开。

市民们翘首以盼,当看到厚厚的肥膘,一个个都眼睛冒光,摇晃着手里的铜钱,大声吆喝,争抢着购买。

梁大刚几个人亲自操刀切肉,向好几个负责售卖,短短一个上午,带来的二十头肥猪售卖一空。不得不紧急补货,一天的功夫,就卖出了五十头。

一头猪赚得不多,扣除饲料人工,大约能赚500到800文,不过要是不算建猪舍的费用,利润就超过了一贯钱。

不到200头猪,200贯利润,说是多大的一笔钱,也未必,王宁安可是看过遍地金银珠宝的人。但是这200贯却意义非比寻常,等于是宣布王宁安设计的赚钱模式成功了。

百姓种植大豆,收成之后榨油,剩下的豆饼喂猪,喂马。而海丰酒楼采购豆油,借由炒菜,把土塔村的猪肉和豆油推广出去。

普通人未必天天下馆子,可是他们还能买得起一点豆油,几斤肥肉。

不到五天的功夫,所有猪肉一扫而光。

就连包黑子都让公孙策订了一头猪,分给衙门的差役,充当年货,看起来包黑子还是很懂得心疼手下人的。

“东翁,我真是捉摸不透啊”公孙策发自肺腑感叹道:“王二郎这小子他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啊”

“公孙先生,此话怎讲”

公孙策道:“东翁,要说赚钱,布匹、药材、粮食、皮草,哪一样都比养猪、开饭馆赚得多,而且更加轻松体面。以王家如今的声势,什么生意做不得他偏偏弄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养猪卖肉,不过一两百贯的钱,他干的热火朝天,野狼谷那么钱,他却弃之如蔽履。我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他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公孙策满腹疑虑,包黑子沉着脸,默默盘算。他比公孙策看得远,想得也深。王宁安干的都是卑贱的工,赚得都是辛苦钱。

可是别忘了,正因为卑贱,正因为辛苦,才容易入门。

王家的部曲,土塔村的百姓,他们没有什么手艺,更没有学问,只有一身力气。跟着王宁安,他们付出汗水,能看到生活实实在在改变,不断变好。虽然不剧烈,却润物无声。

原来穿不起衣服的能扯上一匹卷,吃不起肉的能包一顿猪肉白菜饺子,嫁不起闺女的开始攒嫁妆了

投靠王良璟的部曲从最初的三十几人,增加到了五十人。还有更多不够条件成为效用士的,纷纷加入弓箭社,哪怕不挣钱,也愿意跟着王家,盼着有朝一日,能找到生计,改善生活。

日子过得好了,凝聚力上来了,几十人的部曲越发有样子了。朱通手下的威字营厢军,同这些部曲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一个地,判若云泥

“王宁安心思缜密,算计精深,老夫甚至担心,有朝一日,王家真的会重起,追上京城的那些将门。“

“不会吧”公孙策知道王宁安很厉害,可是却不敢相信,王家老祖宗已经死了一个甲子,而且这一个甲子中间,

小说推荐:《无限恐怖之这个中洲很叛逆》《捡垃圾》《从机械师开始无限转职》【普趣阁】《文豪1978》《万亿军火之王》《趋吉避凶,从天师府开始》《你不许再亲我啦[快穿]》《要高考了,机甲到底怎么开啊》《仙子,逼我吃软饭是吧

《大宋将门》转载请注明来源:星月书吧51xingyue.com,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臭县令朕怀孕了朕,剩者为王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金玉满唐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谍战风云录:大宋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唐小说家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HP)Forgive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我的臣子们都太逆天了!继兄不善随母改嫁,我跟继父约法三章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乱世种田日常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清末土司王谍海无名叛军围城,我皇太子揭棺而起!最狂上门女婿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大宋小农民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倒拔三国朱元璋:逆子,这皇位非你不可!我家娘子太体贴春枝缠我在三国逆转乾坤玄天宗修行记事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明末:边军不退带着美女闯三国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