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书吧

分节阅读 53

李茂得到了齐耀的答复,大喜过望,向齐耀拱了拱身,大赞道:“先生高德,李茂替这么多受灾的百姓先行谢过。我这就进宫去。”

皇宫内,皇帝楚睿听到本应在家休沐的李茂求见,奇怪地问了问少监。

“可问了是因何事求见”

“说是有折子上奏,因今日没有上朝,所以只得在宫门外求见。”

楚睿知道李茂为人,并不是冒进之人,此番入宫,怕真有什么急事,连忙召见。

等李茂进了书房,递上折子,楚睿还在考虑是什么事。

待他看完折子,心中大怒,他本是隐忍自持之人,见到李茂折中所言,依然还是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

“这袁班,怎么敢,怎么敢”楚睿咬牙切齿地道:“五天了,受灾五天,朕竟然没有得到一点消息该杀”

“陛下,此时不应该追究什么人的责任,而是应该考虑赈灾的问题。”

李锐来之前已经正如他教训他那侄儿一般,详细思考过该如何去说,所以从容不迫道:“陛下一直忧心隐户的问题,此事倒是一个动的好时机。”

“哦,此话怎讲”

李锐不紧不慢地把两位先生的分析复述给皇帝听,其中还夹杂着不少他自己的见解。

“雪灾之事,半是天灾,半是。官员不敢上报,自然是怕丢官,世族不敢上报,却是为了那些隐户。陛下不如先搁下惩治那些隐瞒不报之官的罪责,先极力赈灾,那些隐户受雪灾影响,损失极重,自然有人会铤而走险。到时候借此发,便可以把隐户一事彻底彻查。”

“隐户之所以难办,无非是那些百姓不愿意暴露自己的身份,可是一旦赈灾的钱粮动人,他们自己就会先跳出来表露身份。到时候陛下只要下旨,愿意回复原户籍的一概既往不咎,且会发放良田,与其耕种,自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敢站出来。”

李茂没有说准备让齐耀挑动舆论的事情,但只是说到隐户一事,就已经足够让楚睿动容了。

“好,好好,信国公一心为公,朕甚是欢喜。信国公有大才,是朕先前轻忽了”楚睿大喜之下,对李茂连连夸赞。

“臣不敢居功,此时乃是臣府上两位先生的分析,臣只是集思广益,略加整理而已。此外,臣的堂侄进京途中依然不忘观察民情,也值得夸奖。”

李茂知道自己的本事,就算他说这全是他想出来的,也没有人信,索性把身后辅佐提议之人全部推出来,大家一起得功,也算是他的报答。

“此外,臣的堂侄还担心一事。最近天象不好,臣的堂侄在荆南老家时,也曾见过这样怪异的天象,而后不久就有了雹灾。臣担心京中出现雹灾,此事应该找天文博士细细询问才是。京中若有天灾,怕有损君威。”

“原来茂公的家里还藏着诸葛先生。此事若能完美实施,人人当赏”这一场雪灾,却因为可以解决楚睿多年盘桓在心头的症结,而让他觉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此事关联甚广,还需细细筹划才是。唔,这雹灾也是问题”

楚睿连发几道谕旨,宣了钦天监、户部尚书和曾任通州布政使的张宁一起来紫宸宫的书房问政。

钦天监的官员最先赶来。他们最近日观天象,心中早有疑惑,这时闻得皇帝宣召,监正立刻点了天文博士和五官灵台郎一起觐见。

楚睿见监正早有所备,心中猜测李茂堂侄的猜测恐怕不假,再一仔细询问,监正的回答果然佐证了答案。

“陛下,我们此次前来正是要禀报此事。北面云层厚重,黑中带红,且无风无雨,不像是下雪,到像是要下冰雹的天象。而且看这乌云压城的态势,冰雹恐怕还不小。”

监正若心中没有成竹,是不会贸然禀报的。灾事不怕报大,若是到时候灾小,那就是圣上恩德感天,若是灾大,也怪不着钦天监,他们毕竟是人,不是神。

楚睿一听真有冰雹,立刻让书记官记下,准备明日上朝时向百官问策。

此时钦天监的一位五官郎突然跪下,道是有奏要报。那监正心中不悦,正想替他开口,皇帝却开了口:

“你且说来。”

“启禀陛下,这京城里恐有雹灾,但更大的天灾怕是在入夏之时。”

这位五官郎是道士出身,因为长于天象变化,占定吉凶,被特点到钦天监里来的。

“此话怎讲难道你真的能掐会算不成”楚睿虽然相信天文历法,天时天象,却不相信占卜鬼神之事,此时听到这五官郎有危言耸听之嫌,心中先生了不满。

“并非臣能掐会算。而是臣观天象,北方似有雪灾,如今京城又有冰雹,这是洪涝之象。我大楚建国以来,风调雨顺,这自然是天命所归,上苍眷顾,但大凡大旱之后不久,必有洪灾,此乃天地间此消彼长的道理。阴阳平衡,水土共济,大旱过后这么多年都没有洪灾,实属奇迹,可如今天象异常,怕是这洪水明年就要来了。”

五官郎心中也十分害怕,他在前几年时就担心有大的洪灾,日日检测着各地的水情以及天象的变化,可是这么多年过去,天象并无异常,各地的水位到了夏季虽有增长,却远没到洪涝的地步。

现如今,他日夜观察天象,料定北方有大雪,尤其关外的牧民,恐怕更是无法过冬,心中甚是担心。山中积雪融化,必会造成水位上涨,再加上春日多雨,这一来,夏季怕是要频发水灾了。

他把心中担忧一一说来,又继续说道:“若关外大雪,那些蛮人没有了来年生存的希望,就会冒死在边关劫掠。这又是一处危险。自古天象变化,和人象也息息相关。臣一想到这些险象环生的场景,不免夙夜忧叹。只是臣官小言微,这一切又只是臣的推断”

“如今陛下召见,臣只好冒着欺君罔上、妖言惑众的罪名,冒死上奏。”

他的话一说完,那钦天监的监正和其他属官博士吓得连忙下跪。这五官灵台郎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员,自然是没有面圣的机会的,可他身为钦天监监正,一个五官灵台郎都能发现的情况,他却没有发现,甚至要到皇帝来询问才禀报“雹灾”之事,怎能叫他不惶恐

这穿着道袍的灵台郎年纪不大,只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却口齿清晰,心怀宽广,倒是引起了楚睿的兴趣。

他踱到这灵台郎的面前,正色问道:“你说,北方有大雪,关外下的更大”

灵台郎又将头叩地,不敢直视圣言,但口中却说着肯定的答复:“是,圣上。夜空无星,尘烟直上,北方云中带青,应有大雪。”

楚睿看了李茂一眼。李茂也笑着捻了捻须。

“你这灵台郎,倒有本事。”

第50章汾州事变

今年冬天,注定所有人都无法好好过年。

先是大朝会时,来自钦天监监正的一封上奏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位监正上朝时向皇帝禀奏“北方有大雪,京中可能将有雹灾”的推断,被朝堂上一干朝臣纷纷痛斥。痛斥之人觉得此事无凭无据,各地又没有雪灾的奏报,这只能算是个人臆断,不该在朝会上当做正事上奏。

钦天监原本并不是显要的官衙,只负责勘测天文地理,修正历法,以及卜算天气等事务。钦天监根据天象推断出天气,在确定晴朗的时日,皇帝才会进行祭祀、狩猎、出征等一系列活动。

而地动、大雨、干旱这种灾情的示警,大部分都不是来自与钦天监的预判,而是由各地的钦天监外派属官观察气候和动植物的情况,若出现异象,再送入京城的钦天监,然后再行监测。

这位钦天监的监正足不出户,只在京里夜观天象,就掐指算出北方已经在下大雪,京中要有雹灾那还祭祀天地干嘛先把钦天监的监正供起来拜就行了。

但监正却继续进奏,说此预测并非他所做出,而是来自于负责观察星象天文的五官灵台郎张玄。此话一出,痛斥之人倒少了一半。

这些朝臣中有不少人也信奉道教,对于龙虎山的道士张玄,自是并不陌生。

张玄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却大有来头。他出身大族,其先祖正是东汉时的太史令,制出“地动仪”、“浑天仪”、“指南车”的张衡。

张玄家学渊源,从小学习天文和历算。后来他家的旧交,龙虎山崇道观的道首玄妙道人去他家做客,对他大为欣赏,在征得张府的同意后,将他带入龙虎山出家为道。张玄十岁时得受“授箓”,成为正一派正统,开始系统学习天文、历法、风水、阴阳之学。

龙虎山乃是“正一派”的宗坛,正一派讲究修身养性,鼓励弟子积极入世,度己利人,所以门下弟子均可娶妻生子。正一派在达官贵人中也很受追捧,有许多文人雅士争相入教,学习各种养生之术。

由于并不好炼丹,正一派的名声极好,先皇起义时,也曾派有道兵下山援助,负责测算天气,勘定水源,其中一些善于医术的更是成为了“军医”,救治了不少兵丁的性命。

这张玄在二十四岁时,因成功预测出一次地动而名动天下,被点召入京,进入了钦天监。他和钦天监里从“吏”或者“算”出身的官员不同,一进去难免颇受排挤,得不到重用。

可他在朝中的官职虽小,在“正一派”里却有四品的道位神职,所以对此不以为然,也并不和他们争名夺利。再者,他进京为官也只是为了躲避家中的逼婚,并不是为了官位,自然对着看的也轻,反倒更加受人尊重。

他擅于风水堪舆,在京城名头甚大,有时候某个官员倒霉时,还会去钦天监请他看一看府里的风水。他每每过府指点几下,这些官员果然很快就去了霉头,更是对他信服。

也有人想要开府立宅,请他勘测风水的,皆有收获。

若是顾卿来看,也只能说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神棍”。

本朝的皇帝楚睿并不关心这些神鬼玄学之说,所以对这身为五官灵台郎的张玄一无所知。后来这张玄在紫宸宫的书房里对他“冒死直谏”,遂让楚睿这个官员产生了兴趣。等他仔细查问过他的来历出身,才知道这人原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这正因为他的上奏比李茂“听闻堂侄所述”更有说服力,所以楚睿在心腹大臣们商议过后,决定不再由李茂上奏,免得让世族敏感,本来能成的事情再生波折。张玄原本就是关心天下苍生,对派系斗争不感兴趣,皇帝叫他上奏,他就顺着皇帝的意思,和监正一起挑明了“北方大雪”的灾情。

若说钦天监的奏疏只是让朝堂上某些官员将信将疑的话,那国子监太学生们后来的联名上奏,就坐实了通州、汾州两地官员“瞒报灾情”的罪名。

这件事的起因,是一位国子监的学生赶回家过年,却发现道路冰封,雪没至大腿处,无法再往北前行一步,只好折返回程,滞留京中,不免埋怨,其他原本留在京中过年的通、汾二州学子得知情况,不免担心家乡,便到处打探,通州和汾州遭遇大雪的传言好像就在那一夜之间突然传遍京中。

从北方折返的学子有感于途中贫民无衣御寒、无屋遮蔽,冻死街边的惨状,便起了陈情的想法,联合其他通州、汾州的学子,一起在宫门外上奏。

国子监太学生联名在宫门外为民请命,这在大楚立国十余年来还是第一次。这群学子书生浩浩荡荡地从国子监街穿过中门大街,直至东市进入内城,再到宫门外,一路上引起无数官员和百姓的侧目,在京城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这些太学生在宫门外高声请愿,要求朝廷赈济灾民,惩治瞒灾不报的恶官,倒是让许多百姓拍手称快,只是很多本该管辖这些事情的官员对此事都不甚了解,不免有些打脸。

此事造成的影响很大,皇帝也不得不出面下谕,言明会派出御史探明灾情,就地赈灾,绝不延误,这才让太学生们散去。

皇帝接见了联名上奏的学子,并且回应了这些国子监太学生们的陈情,也让这些国子监的学子们感激涕零,恨不得立刻“肝脑涂地”,以谢君恩才好。士林也对御座之上的楚睿大为赞誉,写了不少歌功颂德的诗赋。

本朝言论比前几朝自由的多,现在这些国子监的太学生们以白身“陈情”,真的引起了皇帝的重视,甚至取得了成功,不得不说,这让一些没有进入朝廷的文人学士们看到了另外一种言路。

一切都按照楚睿和李茂等人的设想在一步步的推进着。腊月里,学子与清晨联名上奏,皇帝大发雷霆,当日中午下了谕旨,立刻派遣御史带着一支禁军出京,查明灾情。

第二天上朝后,楚睿就雪灾一事进行问政,世族派和保皇派又在扯皮不已,对“怎么惩治官员”和“如何赈灾”你来我往的争论,唇枪舌剑,颇有摆开拉锯战的架势。

这一切,皆应验了李茂和楚睿的预想。

好在他们留有后手。

最后“中立派”的吏部尚书张宁上奏,建议让受灾当地的官员配合京中派出的御史,先在当地赈灾,若表现好,戴罪立功,若赈灾不力,两罪并罚。如此一来,既能解决燃眉之急,又能让这些受灾地区的地方官不至于继续拖延。

京中在对那些提出弹劾的官员反弹如此之大,皆因这些地方官和京中高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皇帝愿意先按下惩治罪责的事,以赈灾为优先,给了世族的高官们“皇帝又一次向他们妥协”的信号,加之重灾不赈确实有亏德行,便没有再阻碍此事。

政令

星月书吧【51xingyue.com】第一时间更新《老身聊发少年狂》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悍女麴凰驭龙婿被退婚后,我绑定系统商城开大!离人终成相思意我一绿茶绑定人夫系统?不合适吧诱梦我是主母,也是孟婆两次抛弃替身仙尊徒弟后他黑化了身体互换,我被冷面摄政王赖上了空间通古今,搬空全村去逃难穿时空的女将军腹黑小阎王,带着剧透狗转世了重生归来,王爷要娶吗疯批奶娃又在虐渣渣换亲十年后,残疾死对头为我哭红眼谬接瑶华枝三魂七魄归位废柴逆袭指南:捡个魔神当外挂修仙之我让剑圣入赘综影视之从安陵容开始当卷王快穿王牌系统生崽手册穿越三国:姐妹同心穿越恶女称霸,专收恶人库房种田科举两不误,二人携手奔小康死遁五年,被初恋陛下抓回来重生大庆:咸鱼公主只想赚钱旅游横空出世的娇帝君折红鸾落在荒年崽崽很闲我靠好运壮大家族菜窖通古今我让落魄王爷反败为胜嫡妹抢世子?我嫁权臣小叔当婶婶穿成恶妇不装了,天灾将至赶紧逃从冒牌上尉开始成为帝国皇帝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万界神豪:咸鱼倒卖记姝宠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千万别惹,疯批皇后手段狠快穿之好孕娇软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