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月书吧

分节阅读 83

根本还没有拿的出手的东西。

如果再使皇帝失望,对自己疏远,他在朝堂之上就孤立了,以他的年纪没有人相助,也没有家族背景,很容易就沉沦下去,成为大明最普通的武官之中的一个,碌碌无为一生。

他的对手,在营兵制中已经是游击将军,不要小看游击将军,现在的风气已经和国初不同,国初是都指挥尊贵,非侯伯不得担任,当然,总兵官也是如此。但现在都指挥一级的三品武官才能够成为守备,卫指挥和同知指挥,才能任千总或把总,百户官连边军营的把总也当不上,边镇卫所要好一些,但成为游击将军重要的不是三品或四品武职,而是都可以掌管一营,就如京营以前的坐营官一样。

总兵正兵营,副将奇兵营,参将援兵营,游击游兵营,各有职责,彼此大小相制,总兵在战时能指挥游击将军,在平时则游击将军可以自专自主的管理自己的营头,总兵如果强行插手的话,朝廷都会介入,因为这影响到大小相制的大局。

如果自己这一生没有出息,碌碌无为,而无法替继父和母亲报仇的话,惟功自己都没有办法原谅自己。

再者,他也无法回到以前平静不波的生活中去了

“大人,怎么办”

张用诚的目光中带有一些焦急,五万两银子顺字行很轻松就拿的出来,但这样做是万万不可的,任何人敢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替皇帝养兵,结果肯定不是被褒奖,而是会被贴上谋反的标签,轻则罢官,重则被关押,审判,流放,都不是不可能的。

到时候,那就是一切都完了。

在地方上,军官可以贪污粮饷来养自己的家丁,朝廷也是默许的,毕竟朝廷要靠边将来打仗致敌,不论手段如何,有效就可以了。但在京城花钱养自己的家丁,那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在国初时候,太祖皇帝在每个公侯伯勋戚的家中都派了卫兵,看似保护勋臣,给予尊贵的待遇,实则就是监视和控制,现在和国初当然不同,但养兵也是最犯忌的行为了。

“现在我也不知道该如何。”

惟功拍拍显的十分沮丧的张用诚,微笑道:“但我知道,事在人为,我们总会想到办法的。”

“大人说的是。”

张用诚对惟功也是有着绝对的信心,这样一番安抚,便是又重新振起来。

惟功哈哈一笑,挤了挤眼,又道:“不过苦了营里的那些厮们了,没有马,他们只得一直用步军操法,我估计能挺过这几个月时间的,将来都是一群了不起的家伙啊。”

想到眼前这位大人说的那些操法和时间,张用诚也是打了几个寒战。他们这一群先期进来的其实当年都受过严厉的折磨,因为在同类人中出类拔萃所以被惟功带在身边,现在又给他们辅助教官的身份,看似轻松,其实责任也并不轻。而还有相当多的有顺字行背景的少年将会被选入营中,他们受到的磨练,绝不会比张用诚他们此前经历的轻松。

“选用人手的事,不能耽搁。”

果然惟功又接着吩咐道:“还是以前的老标准,忠诚为第一,要出身苦和贫寒,性气尚直,不奸不滑,年纪不能太大,但也不必太小了,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和几年前一样去训练新人了。”

“是,招募来后,一切如以前的规矩,集中到一起,由大人亲自着手调教。”

新人进来,张惟功是第一个与他们接触,改变他们生活待遇,等培养出规矩和忠诚心后,加上一定的情感基础,再进行真正的磨练苦训。

至于顺字行现在合格的伙计,也将渐渐补充到舍人营中,最终达到控制舍人营的目标。

“任重而道远,我们继续努力吧。”

秋风之中,惟功等人匆忙离开,没有太多时间感叹和抱怨,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手中的事情,同时想到更多更好的办法出来。

数日之后,崇文门前。

“守拙,此去你要听刘大叔的吩咐,有什么不懂的,也要问人家,不要闷在心里,这毕竟不是我们自己人在一起了。”

惟功定下来跟随锦衣卫出海往倭国去的人选是李守拙,这很叫人吃惊李守拙的文才武功都很出色,不然不会成为各门店的掌柜之一,顺字行的掌柜是每店两人,八个门店一共十六个掌柜,都是这几百个伙计中最出色的一群,除了王国峰因为年纪小在武功上稍弱一些外,几乎都是个顶个的人尖子李守拙算是掌柜中不怎么出色的一个,从惟功赐给他的名字就能看的出来,为人沉默寡言,不擅言辞交际,在掌柜中远不算出色的一个。

但将此次远行的任务交给他,惟功反而是最为放心。

这是一个信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为箴言的早熟的小子,年幼时,其父在边境战死,其母被北虏掠去,现在也不知生死,李守拙跟随家族中人到北京城来投亲,结果投的那家又出了变故,带他来的族人拿着盘缠自顾走了,丢下十来岁的李守拙在举目无亲的京城里头这样的变故,对人的性情有巨大的考验,要么沉沦无用,成一个废物,要么就奋发自强,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李守拙明显是后者。

“请大人放心。”

李守拙很沉稳的说道:“一切都听刘大爷的吩咐,我不会擅自做主的。”

“小哥儿很机灵。”

锦衣卫的校尉刘台是一个长相很平凡的中年人,搁人堆里绝对不会叫人多看第二眼的那种,他笑着对惟功道:“这几日跟着,已经学了不少东西,一点拔就懂,一懂就不忘。”

惟功点点头,问道:“刘校尉你是南边人”

“倒不是。”

刘台答说道:“先父曾经在闽浙一带办差,在下幼时跟随左右,学了一些闽人的话语。”

张惟功点头,心中顿觉了然,怪不得挑了这个校尉到倭国去,锦衣卫的老底子加上有闽浙一带生活的经历,这个人选挑的十分合适。

“消息怎么传递”

“呵呵”刘台犹豫了一下,终是答道:“若是换了别人,在下就不敢乱答了,不过以大人的身份,说说不妨。”

“若不方便倒不必说。”

“呵呵,其实现在也不能定下来,随在下同去的还有人,放在闽海一带,设一个点,然后小人到倭国去,先什么不做,将两边的送信的点给固定下来,还不能只一条线。”

刘台安然道:“倭国到闽海,一年两季,靠的是洋流,洋流不顺就会耽搁,不能误了事。”

“大善”惟功深深看了这个刘台一眼,郑重道:“若你能在倭国扎下根来,真正做些事情,有大功于国,不论别人是不是记着,但将来我会记着”

惟功的前途,现在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府军前卫的都同,还有五军营幼官马军把总,看着都不起眼,这样的职份在京城里头是车载斗量,但刘台这样的校尉不会把惟功当成普通的武官,事情是很明显的,才十三岁不到年纪,有张居正的欣赏,皇帝的信任倚重,加上自身的年纪阅历已经远在常人之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以现在的官职为一生的

甚至以锦衣卫的角度来猜想,惟功的地位和际遇,和当年的锦衣卫大都督陆炳很相似,甚至已经有不少老人在盼望着,如果皇帝亲政后,惟功转任锦衣卫,可能二十年后,锦衣卫又能压住东厂,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嘉靖年间锦衣卫的威风,还有各人的收益,老人们提起来,都是叫所有的校尉们眼红心热呢。

听到惟功的话,刘台心中一阵欢喜,长揖下去,却没有什么废话,一切尽在不言中。

第一百一十九章送别

刘台起身之后,迟子凌也赶了过来。

上官给下属送行,不论是大明哪个衙门都不常见,锦衣卫就更难得了,刘台眼神里一阵激动,连忙上前跪下行礼。

上司越重视,说明差事越要紧,如果费多年之功办的是一件不要紧的闲差,那心里的沮丧就不必提了。

“刘台起来”

迟子凌两手如鹰爪,十分有力,轻轻一扶,就将刘台搀扶了起来。

“此去海波万里,一碗露春御用好酒,替你壮行。”

迟子凌没有什么废话,锦衣卫毕竟是一个讲效率的地方,不比那些文官婆婆妈妈的罗嗦个没完。

“谢镇抚大人”

刘台也是一饮而尽,然后将碗在地上一重重一惯。

“甚好,你家给了五十两安家银,你的月钱每月我会叫人送去,你放心”

刘台最不放心的就是此事,听到迟子凌的保证,平板无波的脸上终是露出一抹动人的笑容哪怕是锦衣卫这样的鹰犬也是有常人的感情,无论如何,自己的家人始终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惟功转身,对身边的人吩咐道:“问清刘校尉家的住址,替我送二百两银子过去。”

说罢,对迟子凌笑道:“迟大哥莫怪,可不是挖你墙角,只是壮士海波万里行,不能不多替他照顾家人,使其安心。”

“说的甚话,老弟,最好过几年你到锦衣卫来当指挥,我给你打下手,我的人就是你的人。”

“哈哈,我若能当指挥时,迟大哥你可能已经是堂上官了。”

“屁,这辈子咱不想这事。”

两人谈笑风生时,深深看了惟功一眼后,刘台和李守拙两人都坐上了两车,出东便门,往潞河驿,再坐漕船沿河而下,这是当时南方商人从北京回南的标准路线。

他们倒南京之后,将会乘坐海船,由海上沿海岸线行船,直奔福建,这样的航行方法比较保险,不会有太大的危险,当时的远洋航行真是要命,欧洲各国的海船出海,出去十艘最少会有三四艘回不来,这是铁律,一直到蒸汽轮船和苏伊士运河先后出现和开通,这种损失率才降下来,在当时,不要说海上的风浪有多凶险,就是几十天过百天的远航引发的败血症就足以要人的命,欧洲水手,几年下来几乎都是牙齿掉光,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行当。

所以惟功才对刘台这样能愿意出海,孤身深入异国的情报人员充满敬意,尽管在这个时候,他对刘台是否真的能搜集到有用的情报,并没有太多太大的信心。

就在迟子凌先离开,惟功也打算折回兵营之时,他看到两张熟悉的面孔。

两个穿着绸衫,戴着小帽,标准商人打扮的青年,正在一群长随的伴随下,骑马往崇文门这边来。

从那些马背上的行李多少来看,这些人明显的也是要长行离开京城了。

李文昭和宋钱度的所有货物都已经出清,两人在京城盘桓了一阵子,调查了市场行情,确定了下次送货的大致日期和时间,也确定了送货的规模,大约凑够了一整艘船之后,这一次的北京之行就算完美收官,可以结束还家了。

他们都是南直隶人,当然也是从通州到德州,再到临清,宿迁,淮安,扬州,经瓜州渡到镇江,一个往南京,一个往松江。

两个青年商人都是十分精明干练,才二十来岁,经商和奔走在外的时间已经超过十年,彼此的生意都做的十分顺畅,此时轻装还乡,结伴而行,在这种秋高气爽,天气不凉不热的时候上路,想想也是心情愉快。

李文昭打算在通州买个侍妾,一路伺候起居,然后到扬州再卖掉,宋钱度对他的打算不怎么赞同,打算在船上好好看几十天的书,整年奔走于途,用心在商道之上,旅程中也是难得的放松时间。

两人正谈说间,一个俊秀少年骑马横过来,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两家的长随正要上前,那个少年抢先道:“我家主人请两位大爷到那边说几句话。”

李文昭顺着少年的手势一看,看到张惟功,便十分兴奋的道:“原来是顺字行的东主。”

“不对,是张大人。”

惟功的身份十分高贵,不是两个普通的商人能抗衡的,李文昭省悟过来,额角冒出汗珠,赶紧下马,与宋钱度一起步行过去。

“参见张大人。”

“两位太客气了。”

惟功温和的一笑,对两个商人道:“上次不是说了,在商言商,我们就以商人的身份来交往也可以。”

“在下不敢。”

“在下万死不敢。”

商人是消息最灵通的,因为一个细微的变化可能导致整个局面的改变,而最终影响到市道行情,惟功在幼官营的举措他们已经知道的清清楚楚,两人在私下议论,都是想不到看起来尚未成人,年上犹有少年人稚气的张惟功居然是这么辣手的一个人,当场杀死五个舍人,全部是官宦人家的子弟,上报给兵部和都督府后,上头居然默许允准了张惟功的行为,而被杀者的家属也没有敢出来闹事,这令嗅觉灵敏的宋李二人深深感觉到了惟功的力量之大,手段和手腕之强悍霸道,在此时,他们怎么敢再和惟功均礼攀交。

“两位既然坚持不肯,也罢了。”

惟功叫他们过来,并不是要在这种事上坚持什么,他沉吟着道:“两位这次生意做的可顺”

“顺当。”

李文昭抢着答道:“还是仰赖大人顺字行,我们的损耗极少,又省事,后来存银子在贵行,也十分放心。”

星月书吧【51xingyue.com】第一时间更新《调教大明》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新书推荐

封地三年,百官跪求登基!开局贪成五亿县令,女帝求我多贪点?舔狗三年,只为开启军工系统诸葛重生:众将士,随亮北伐!朕,剩者为王带着美女闯三国倒拔三国武官子的科举青云路我只想算命,你却让我当国师玄天宗修行记事朕,乃万岁!三国:我刘备也是绝世武将三国风云:群雄争霸天下继兄不善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谍战风云录:大宋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清末土司王太子我啊,最喜欢做好事了三国之美女如此多娇我在异世界召唤三国:从麦城称霸世界明末:边军不退大宋小农民我在三国逆转乾坤那年,那雪,那个醉酒书生我在水浒做奸商全球沙化之我在异世攒功德大秦:最狠丞相,杀出个万世永昌三国之从购买并州牧开始乱世种田日常金玉满唐大唐小说家(HP)Forgive大汉:开局刺杀刘彻,求诛九族造反我没兴趣,父皇别害怕女帝:假太监,朕的后宫都让你凿光了谍海无名